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從宋國前往趙國,就勢必要經過魏國或者衛國,從景亳出發也是一樣。
魏國與宋國目前仍是敵對狀態,是故,宋國使者李史便帶着蒙仲等人走穿越衛國的這條路,即「景亳——曹縣——定陶——菏澤——濮陽——陽晉」這條路線。
事實上,衛國與宋國的關係也不怎麼樣,因爲在宋王偃與趙王雍的“私盟”中,衛國是趙王雍默許可以由宋國攻取的國家,只不過是因爲齊國的威脅太大,宋王偃暫時擱置着「攻伐衛國」的這樁事而已——既然宋衛戰爭還未打響,因此衛國與宋國的關係倒也沒有差到極點。
大約是在五月份,蒙仲等人護送着士大夫李史來到了衛國的「陽晉(邑)」,陽晉屬衛國的邑城,但又與趙、魏兩國接壤——往西是魏國,往東北方向則就是趙國的領地。
從陽晉往東北方向,不遠處即是趙國的邊境要塞「剛平城」,這是昔日趙國君主「趙敬侯趙章」爲了攻略衛國時而修建的,此後不久,魏齊兩國便因爲「趙國伐衛」一事而對趙國宣戰,且剛平城亦被齊魏聯軍攻陷。
但在兩年後,趁着齊國攻伐燕國之際,趙敬侯又聯合魏韓兩國討伐齊國,一年後又敗兵攻伐魏國與衛國,再過一年,再打齊國,一步步穩固了當時趙國的新都「邯鄲」的地位。
世人都說,趙敬侯不修德行,盡情享樂,起居飲食沒有節制,處罰殺戮也沒有標準,可偏偏在趙敬侯在位的十幾年裏,趙國軍隊勝多敗少,外無鄰國侵略之患,內無羣臣作亂之憂,這都是因爲趙敬侯知人善用。
五月初九,李史抵達剛平,手持宋國的符節,帶着蒙仲等人順利通過了剛平城,旋即繼續往北,在剛平城北的渡口渡過了大河(黃河),抵達了河北之地。
此後折轉方向朝西北而行,又用了近二十日的光景跨越洹水、漳水,最終抵達了趙國的都邑,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