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日,趙主父向鶡冠子請教了諸多治國之策,鶡冠子皆逐一給予意見,而蒙仲亦在旁認真傾聽。
迄今爲止,蒙仲已經瞭解了不少治國方面的思想主張,比如道家的“無爲”思想,楊朱派的“貴我”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今日鶡冠子所講述的“法制度而治”思想,在他看來,這些思想主張中就數鶡冠子的“法制度而治”的思想最契合實際,也最完善。
相比之下,楊朱派的“貴我”會讓人變得更加“自利”——哪怕此學派其實也提倡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孟子的“仁政”思想,雖然好歸好,但仍然沒有具體如何施行的章程,單憑“井田制”這種過時的國家體制,是不足以支撐起“仁政”的——被宋國覆亡的滕國,就是最佳的例子。
唯獨鶡冠子的“法制度而治”思想。
只不過,鶡冠子的這個思想主張,真的是與法家思想非常相似,不同點僅在於,鶡冠子的思想主張,其最終目的仍然是爲了“無爲而治”,不像法家的最終目的是“變法圖強”——兩者的最終側重點不同。
當晚在鶡冠子結束他思想主張的講述時,夜色已深,於是在此之後蒙仲只是簡單向趙主父稟報了「已從陽文君趙豹率下挑選了五百名士卒」這件事,而趙主父,也因爲與鶡冠子、蒙仲、龐煖幾人邊喝酒邊探討治國之策而喝地大醉,沒有細問此事。
晚上回到住處後,蒙仲就着燈火,將鶡冠子的思想主張記載在竹簡上,向以往那樣一式三份,準備託人送到莊子、孟子、惠盎三人手中,聽聽這三位對此的評價。
其實主要還是聽聽孟子與惠盎對此的評價,至於他的老師莊子,後者更注重的是對“人”的德育之事,即如何提高世人的道德水準,對於國家政治這方面的事,莊子是從來不感興趣的。
而蒙仲在明知此事的情況下仍然給莊子寫信,也只是爲了告訴老師他在趙國的所見所聞,僅此而已。
次日,蒙仲早早起來向趙主父辭別,準備前往陽文君趙豹的軍營,訓練那五百名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