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他近幾年與老師莊子相處的經驗所知,別看他老師莊子平日裏清靜無爲,彷彿世外高人,可一旦暴怒起來,也不是就做不出提着柺棍敲人腦袋的事——用俗話說這叫率直,而用道家的話說,這叫“追逐本心”,總之就是不爽就懟人,從不藏着掖着。
以往,相比較華虎、穆武、樂進那幾個較爲惹事的,蒙仲作爲“大弟子”很少被莊子用柺棍敲,但假如被莊子誤會“叛師”……
當然,其實道家在師徒名分上都很隨意,並不像儒家那麼看重,但問題是莊夫子對儒家印象很差,甚至對儒家聖賢孟子的印象也很差,假如「蒙仲叛出莊子門下成爲孟子弟子」的謠言傳回宋國,蒙仲十分擔心他老師莊子會被氣成什麼樣子。
天地可鑑,他絲毫沒有叛離師門的意思啊!
見蒙仲滿臉惶恐不安之色,田章感覺十分意外,要知道孟子在當世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比較莊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這是因爲莊子並不在意名聲,不像孟子,周遊列國二十餘年就是爲了增加儒家對當世的影響力。
毫不誇張地說,無論是當年周遊列國時的孟子,亦或是如今隱居在鄒國的孟子,皆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日思夜想希望成爲孟子的弟子——當然,其中也不乏有希望藉助儒家名聲爲自己前程鋪路的心機者。
但是,想要成爲孟子的弟子,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說儒家也講究“有教無類”,只要願意學習儒家學術,無論是農民、士俠、商賈,都可以投身儒家門下,除非德行有虧——像被儒家逐出門戶的名將吳起,否則,儒家倒也不會驅逐這些人,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些人就能成爲孟子的弟子。
記得蒙仲當初跟着其義兄惠盎拜訪孟子時,孟子居有數百名儒家門徒在聆聽孟子授業,可在這數百人當中,真正是孟子弟子的,又有幾人呢?
還不就只是萬章、公孫丑、陳臻那一小撮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