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眼下,幾乎全村人都熱情的來陳旭家幫忙,純義務的來幫忙乾點兒力所能及的活兒,男的和半大小子幫忙搬石頭挑土,婦女和幾個女孩子則幫助陳姜氏生火燒水做飯洗菜等工作,就連杏兒如今都成了村裏的孩子頭兒,一羣十歲以下的孩子整天跟在她屁股後頭,幫忙在村子裏的田坎河溝邊拔豬草喂幾頭小野豬,採集野蔥薑蒜等調味品,反正是一家人都在村裏極其受歡迎。
“旭哥兒,你要的艾蒿都砍回來了,接下來怎麼弄?”
吊裝完房屋的框架後,陳旭正陪着馬大伯等人喝水聊天,滿頭大汗的牛大石帶着幾個十歲以上的半大小子每人扛回來一捆艾蒿回來,噗通噗通丟在房屋前面。
“在房子內外點幾堆火,把艾蒿放進去燒!”陳旭指着未完工的房子說。
“燒?爲啥要燒?我還以爲你晾乾了蓋房子呢?”牛大石十分不解的問。
艾蒿氣味濃烈,具有驅蟲和止癢的效果,很早以前的人就知道鋪牀和蓋房子可以放一些幹艾草驅除螞蟻蟲蛇,在這個沒有蚊帳和驅蚊水的年代,艾蒿幾乎就是家裏必不可少的萬能驅蟲劑,平時掛一些在房前屋後,開春還要用艾蒿燻蒸房屋四周殺死蟲卵,即便是兩千多年之後,農村還是有用艾蒿驅蟲的習俗,即便是城裏人,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也會買一些艾草掛在家裏,一是紀念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三天假期的屈原屈大大,而且屈大大還是楚國人,在楚國的民間地位非常高,因此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把他也一塊兒紀念一下,喫點糉子表示一下懷念,二是也可以起到一些驅蚊蟲的效果。
(特別註明:端午節並不是爲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在屈原去世前幾百年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已經有了划龍舟和喫糉子的習俗,而且是整個中國範圍內的諸侯國都有這個習俗,而屈原只是楚國人,當時的秦趙韓魏齊燕等國絕對不會去紀念在戰國時期名聲並不顯赫的三閭大夫屈原的,後世人把這兩件事牽扯在一起只不過是屈原恰好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了而已,而楚國人在這天也開始在汨羅江紀念屈子,慢慢就形成了後世關於端午節的說法,其實在學術界是一直沒有得到承認的。)
“讓你燒就趕緊去,燒着了就可以喫飯了!”陳旭懶得跟這個煮整隻青蛙的未來妹夫浪費腦細胞,這個要解釋起來恐怕又得費不少口舌,而且他可能還會爲你爲啥知道這麼多的?那該怎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