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順着他的介紹,衆人考察了“萊茵女兒”的模型,這個有着如同花瓣一樣彈翼的火箭造型看上去要優雅得多,在彈體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穩定翼,頭部有四片操縱翼,總長5.74米,最大射高6000米,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翼尖帶有發光裝置以方便操作人員目視遙控。
參觀到最後,除了模型作品外霍夫曼等人還聽取了一些尚未最後定型或尚存於圖紙上的項目,比如由瓦格納博士主持設計的Hs117地對空火箭(內部代號“蝴蝶”),這也是一種兩級發動機火箭,初級助推系統用固體燃料,1750公斤的推力使火箭能在四秒鐘內達到1100公里的時速,次級主推系統用液體燃料,發動機還在考慮採用寶馬BMW 109-558或者Walter 109-729型號。總設計長度4.3米,重量420公斤,升限11000米,但戰鬥部只有25公斤。
比如理查德·沃格特博士主持設計的、用於對付英國雷達站的反輻射(雷達)滑翔炸彈——BV246,內部代號“冰雹”。這種炸彈有一個十分簡潔的外形,雪茄形的機身,修長的雙翼與正常佈局的尾翼。在設計中兩片長長的主翼是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目的是利用重量大的特點確保炸彈和載機分離時乾淨利索,避免相互干擾引起危險。飛行過程擬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最大打擊距離在150公里以外,與已研製成功的Hs293反艦滑翔炸彈採用的同一個思路,無非是導引頭與引信有所區別。
又比如瓦爾特·蒂爾博士在A-4火箭基礎上研發的“瀑布”防空火箭,尺寸、飛行時間均小於A-4,但最大射高可以超過15000米,按照蒂爾博士的發展思路,在發射初期火箭速度較慢的時候由地面操縱手目視操縱,通過調整尾噴口的四個石墨燃氣舵控制其概略射向;飛行中段用兩臺地面雷達分別照射目標和火箭,用計算機解算方位差後發出無線電指令,使火箭沿目標照射雷達波束飛行;飛行末段則使用無線電近炸引信和紅外引導頭控制火箭飛行。
除這些比較成型的項目以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林林總總報上來的預備項目,其中包括BV143空對艦火箭,這是類似於V1的海上版,彈體下按照一條觸臂以保證火箭始終在離海面2米的高度飛行;又如Hs298火箭,是以“蝴蝶”爲基礎的空對空型號,擬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也考慮發展線控型號,同樣採用25公斤重的戰鬥部。
霍夫曼發現這些項目很全面,包括地對空、空對地、空對空、空對艦、地對艦、地對地、反輻射、反坦克等多種類型的火箭都在開發過程中,幾乎涵蓋了後世出現的各種類型,進度不一而足,有些已基本接近完成,有些還停留在試驗論證階段,還有一些乾脆還是設計圖紙的產物。但無論何種設計與發明,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領先甚至是獨一份的,他爲之感到驕傲。正是基於這份探索和成就,真實歷史上美蘇兩國在瓜分第三帝國的遺產上建立起了龐大的導彈庫、發展了可觀的衛星與空間產業。爲打贏這場戰爭並繼續佔領世界科技的領先點,他決意將他所瞭解到所有關於導彈的知識都告訴這些科學家們,雖然他的研究能力比不上其中任何一位普通工程師,但論起對導彈體系的梳理和未來發展的描述,他纔是這個世界的權威。
明確元首要幹什麼的多恩伯格立即找了一個大型會議室,並迅速按照學術交流的方式爲霍夫曼佈置好了話筒與黑板,望着臺下黑壓壓一片第三帝國的科研精英,霍夫曼拿出當初在陸軍武器局技術論證會議上的架勢開始講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