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生們,別這樣瞪大眼睛看我,我說的是理論狀態,事實不可能如此。”霍夫曼安撫着兩人,歷史上德國在接下去三年間死亡人數比300萬還要多,但現在他說出來沒人信。他只能寬慰着這兩個被嚇壞了的手下:“工廠需要有人做工,農田需要有人耕種,國內秩序和政府機構需要有人維持,雖然有大量婦女參與工作頂替男性的工作崗位,但這些潛在動員人口大概最多隻能涉及到一半。不可能有充足的物資和裝備來適應如此龐大的兵力,真要有2000萬部隊斯大林老早征服世界了。”
兩位參謀長變得刷白的臉色終於好看了一些,凱特爾開口道:“元首,您這個結論可把我們嚇了一大跳,我可從來沒想過戰爭前景還可以這麼分析。”
“其實也沒那麼嚇人,如果真的每年再消滅斯大林400萬部隊,不要說3年,2年他都撐不住——新的部隊不斷組建不斷被我們消滅,戰鬥力和凝聚力永遠培育不起來,然後服役人口質量越來越下降,士氣越來越低,到最後不用打敵人就乖乖過來投降了。”真實歷史時空中二戰結束時,蘇聯1915-1925年出生的最佳適齡段男子幾乎打光,存活率非常低。
“這是真的。”蔡茨勒點點頭,“夏季戰役中我們俘虜的不少俄國士兵就出現了這些情況,與開戰時相比,他們的作戰意志和戰鬥力下降得很快,他們根本沒接受過必要的訓練,也不管原來是否屬於犯罪分子還是精神病患者,一股腦兒被政治委員塞了步槍就來抵擋我們進攻了,這些剛學會拿槍的農夫沒有任何戰鬥力。”
“這個結論已在上次大戰中被證實了……”霍夫曼舉例道,“上次大戰我國人口多於英國和法國當中的任何一個但少於兩國總和,4年戰爭中敵我雙方的交換比是不均等的,我們取得了遠超敵人的殺傷率,無論相對數還是絕對數都超過了。帝國本土沒受到太多侵入,幾乎是完好無損的,而法國北部被我們打成一片焦土,其人口損失超過總人口10%——這也是爲什麼1939年前英法兩國不敢對我們動手的緣故,雖然他們的兵力、裝備、資源看上去更多一些,但他們的人民被打怕了,20年前成年男子死得太多了,這些正好是20年後的社會主流階層。”
對這個結論其他人覺得不太盡然,按元首自己的理論分析一戰投降不應該輪到德國嘛……人口戰爭理論什麼的,大家覺得聽聽就好。
看下面並不以爲然的神情,霍夫曼不得不提高聲音:“我們的弱點在於資源,如果一戰後期不是資源耗盡且被猶太人捅了背後一刀,只要我們按原先的戰損比再打4年,你們認爲誰會堅持不住?第一個肯定不是我們!事實上1917年俄國就撐不住了,因爲他們傷亡比例更高,而那時俄國有來自英法的支援,其資源遠未到耗盡的地步。歸根到底一句話,《總體戰》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戰爭是雙方總體國力的較量。國力由兩方面組成,一是物的因素,包括經濟能力與資源;二是人的因素。對付俄國人必須在第二個因素上下功夫,因此對蘇作戰必須執行新方針。”
“新方針?”下面議論紛紛,一直有傳言斯大林試圖求和,不知道元首是否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