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下午,在羅斯托夫的南方集團軍羣指揮部裏,曼施坦因和參謀長韋勒中將(也是他在克里木戰役中的搭檔)在看偵察機發回來的照片,上面顯示蘇軍渡河的浮橋已變成了五道,經過一天一夜近24小時強渡,整個27軍渡過了頓河大河曲部。
“長官,您就這麼眼睜睜看着俄國人渡河?我以爲您會在河邊阻擊他們的……”
“阻擊?”曼施坦因搖搖頭,“隔着頓河阻擊倒是容易,可怎麼消滅敵人呢?”
“把他們攔住了才能更好地消滅他們。”韋勒說道,“畢竟元首交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守住現有防線。”
“攔不住的,當地嚮導告訴我從11月中旬開始,頓河上游有140天的冰期,到了12月中旬,下游也開始冰封,然後會有90多天的冰期,到時候隨便什麼地方他們都可以過來。我們現在兵力居於劣勢,我做不到在整體防守的同時還能沿河處處分兵把守,更不可能時時刻刻盯着這裏,那樣防線縱深就太淺了。得讓他們有個泄洪口——至少讓他們能找到地方過河來,如果把他們逼急了分散過河,我還怎麼阻擊?”
“於是您挑了這裏?”
“不是我挑的,是俄國人自己挑的。”曼施坦因笑道,“因爲他們認爲這裏是最容易渡河的地方:從水文條件上看,由於存在大彎曲部的緣故,水流到這裏趨緩,架設浮橋相對比較容易;從戰略態勢和兵力分佈上看,彎曲部最靠近斯大林格勒,渡河部隊可以受到良好掩護,一旦渡河成功也容易快速展開。當然,俄國人渡河的地方不可能只有這裏一處,下游他們必定還會挑選一處地方。”
頓河上不是沒有橋樑,恰恰相反,有還不止一處,紅軍當初退卻時沒來及將這些橋樑炸燬,德軍在撤退過河後也沒選擇炸燬橋樑,不過任何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橋樑是很不可靠的,也註定會是敵人防守的重點,所以紅軍很明智地沒有選擇橋樑過河,而是遠遠避開了他們。一聽曼施坦因的解釋,韋勒也笑了起來,他話鋒一轉後又說起另外一件事來:“下面的人在抱怨,說您把三號突擊炮全收走了,防守作戰時面對俄國人的坦克該怎麼辦?”
“不是給了他們57mm,俄製76.2mm反坦克炮和我們自己的88炮了麼?”
“可這些玩意都是隻能用於固定陣地設伏,沒法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