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河曲部戰役結束爲標誌,羅斯托夫戰役的第一階段暫時告一段落。
當氣溫驟降到零下19度,頓河快速封凍甚至可以支持坦克過河之後,羅科索夫斯基指揮頓河方面軍瘋了一樣的衝過冰面向河曲部撲去,但他們已趕不及德軍的腳步了,唯一還能做的就是把河曲部苦苦支撐的殘餘部隊解救出來。而瓦圖京則狼狽地率領方面軍主力部隊向頓河方面軍靠攏並連成一線,在霍特集羣的裝甲突襲中,留守頓河對岸的第12集團軍和方面軍司令部陷入重圍,若不是第6、坦克第5集團軍放棄正面進攻任務並拼命救援,此刻瓦圖京說不定已在德國戰俘營裏了。
這次戰役的結果給紅軍上下一個響亮的耳光,他們在夏季靜默期中推行的所謂整頓與提升其實只是一個虛幻的泡影,在德軍犀利的進攻中一下子就被戳破了,即便紅軍在兵器、兵力上佔了優勢,但部隊戰鬥力依然很成問題,紙上優勢遠遠不等於實際作戰中的優勢,特別是霍特集羣靈活多變的戰役突擊能力和曼施坦因針對河曲部戰役潑辣的手術刀解剖戰術,都讓紅軍歎爲觀止,也給紅軍將領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在紅軍總參謀部的內部討論中,不止一次有人提出倘若頓河大河曲部這場戰役是雙方角色、位置互換,紅軍是絕打不出這種水銀瀉地、暴風驟雨般進攻套路的,最多隻能利用兵力優勢一路堆過去——勒熱夫突出包圍戰中已鮮明地展現了這一點,這證明紅軍在大兵團指揮作戰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至少要向對手學習——儘管戰役失敗的表現原因是重兵集團進行圍困時被敵人外圍裝甲集羣突擊干擾而導致。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整理部隊、總結教訓。
幾天之後,紅軍總參謀部的命令便隨即下達,鑑於第12、21集團軍被重創,所有部隊已打殘,撤銷有關建制,將12集團軍剩餘兵力編入西南方面軍其餘受損部隊,將21集團軍餘部編入第24集團軍,整場戰役盤點下來發現最後居然是全線展開、持續血戰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損失最小。
在戰役總結會上,各方面爲責任問題而互相爭執,羅科索夫斯基認爲最大責任應該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葉廖緬科來負,最起碼他不該把軍艦放進來;而葉廖緬科針鋒相對的認爲如果沒有21集團軍的冒進,這場戰役根本不會打成這樣,驚魂未定、最後幾乎以身倖免的瓦圖京則把矛頭指向布良斯克方面軍,認爲要不是該方面軍沒有拖住霍特集羣,怎會發生西南方面軍後衛被圍、最後被迫放棄進攻這件事?而布良斯克方面軍也覺得委屈:沃羅涅日方面軍落敗後,大本營一再要求謹慎應對,誰能料到瓦圖京的後衛集團軍居然連兩天都沒能撐住?
但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知道問題出在誰身上,兩人很知趣地一聲不吭,事實上也沒法說太多了,他們一再要求推遲進攻時間,等待頓河冰凍後再過河——斯大林同志不予採納,結果導致21集團軍和24集團軍19萬人被包圍;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先行剿滅霍特集羣再撲向羅斯托夫——斯大林同志再次拒絕,結果導致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崩潰和西南方面軍遭到衝擊,所有知道戰役決策的知情人士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兩人。
或許爲了掩飾自己的決策,也爲了在部下面前辯解,斯大林這次破天荒地沒有大發脾氣,反而積極張羅起兵力補充來,三週時間內損失了30萬部隊、500輛坦克的數量雖然大大超過了預計,但也不是什麼災難性的後果,大不了與過去一年的平均消耗水平(每週10萬人)接近,這一年多里哪一週不損失10萬?這次西南、頓河、斯大林格勒三個方面軍建制完整、主力尚存已是非常難得的結果了,他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但如何開展下一步行動卻成了很大的問題。
在聽完各方面的意見後,斯大林習慣地進行總結髮言:“……前天我接到了一封來信,是51集團軍第4機械化軍軍長瓦西里·沃利斯基少將寫給我的,我建議大家可以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