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伊拉克人提出的希望和條件,凱塞林很想直接說不,但最後無奈地嘆了口氣,答應儘快把有關照會發送給元首,請他最後定奪。而拉希德一方面源源不斷地爲德國供應原油,一方面又在國內大量徵集油料與食品,爲非洲軍提供緊急補給,而且還出動工兵和建築部隊爲德軍修築前線機場,那股熱火朝天的勁頭用隆美爾的話說“超過意大利人5倍!”
拉希德的野心很大,但也恰如其分地用優渥條件鎖定了德國——他相信,德國人是不可能不動心的。
1、協助德國承擔伊拉克境內石油管道建設;
2、伊拉克境內所有原油產量除滿足自身需要外,全部按市場價的8折供應給德國或德國指定的國家,德國以軍火、裝備、工業技術等償付;
3、武裝伊拉克軍隊並聘請德國教官和顧問,協助德軍在中東地區作戰。
這前面幾條還是一開始就溝通好的條件,關於與沙特的領土糾紛,伊拉克給了3條提議;
第一,德國協助伊拉克取得不少於10萬平方公里且與伊拉克現有領土相接壤的土地;
第二,該區域爲特殊經濟區域,由伊拉克擁有主權,並全權租借於德國,德國可駐軍並進行殖民,伊拉克僅派遣部分政府官員履行民事管理;
第三,租借地內一切礦產允許德國開發,前50年利益由德國全佔,從第51年開始,德國按每年2%遞增向伊拉克移交相應產出。
這些條件看上去比租借地和勢力範圍還要苛刻,但不要忘了這並不是從伊拉克本土上分化出來的,而是直接從沙特身上割取,更何況,允許德國開礦並佔有資源的前提必然讓德國拿比較好的地塊補償給伊拉克——雙方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