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國坦克距離巴庫只有700公里的事實,不僅土耳其人清楚其後果是什麼,俄國人更明白自己的危險處境。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說,跨越這700公里也許只需要10天,也可能永遠都打不過去,關鍵取決於雙方的決心。
這在一點上,斯大林是不敢懷疑德國人決心的:德軍爲了在東地中海和中東打開局面,不惜放棄斯大林格勒已兵臨城下的局面,毅然抽調主力進入北非,當初被紅軍上下乃至世界軍事輿論一致認定爲昏招,現在看來卻是高招。當初紅軍上下還詫異於德國人放棄突出部、拉平戰線、縮回頓河區的種種舉動,到現在爲止,所有人都能理解德國元首的這個驚天賭局了。更要命的是,德國人還賭贏了。
形勢對紅軍而言非常不妙:
從東線戰事進程來看,紅軍並未抓住德軍部分兵力轉移的有利時機,在斯大林格勒·頓河戰役中,擁有5個方面軍共計250多萬兵力的紅軍面對160萬德國南方集團軍羣打得很糟糕,不但沒發揮自身兵力雄厚和掌握主動權的優勢,反被德國人打得找不着北——曼施坦因和霍特通過合理戰術的運用,一口氣抓住機會幹掉了近60萬紅軍,自身損失纔不過8萬。哪怕在氣溫驟降、冬季來臨的當口,依然在頓河大河曲部打出了酣暢淋漓的殲滅戰,在100多萬紅軍眼皮底下喫掉了2個集團軍,把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臉都打腫了。
大河曲部戰役結束後,在接下來一個多月的頓河拉鋸戰中,紅軍也沒撿到便宜。雖然紅軍重兵集團汲取了前一階段戰役的教訓,緊緊抱團推進、未發生大規模戰役,但師一級的戰鬥一直在持續進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憑藉頓河下游結冰的有利時機渡過了頓河,並協同其他兩個方面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試探性進攻,試圖在德軍防禦體系上找到缺口,但在海因裏希的精心調度下,德軍通過機動防禦、短促突擊、反向進攻等方式,打得紅軍一籌莫展,在防線面前連連損兵折將,迫使朱可夫和和華西列夫斯基再次將主攻目標轉向霍特集羣。
由於天氣寒冷,雙方步兵展開不便,進攻霍特集羣的任務主要由布良斯克和西南方面軍的裝甲部隊執行,但倒黴的是,紅軍坦克遇到了剛剛全部換裝完畢、由4號G組成的德國裝甲師和虎式重裝甲營,類似一個坦克旅全滅的戰例雖然僅是孤例,但裝甲部隊嚴重受挫的戰鬥卻很多,T-34/76碰上4號G還能糾纏,碰上虎式就是送菜。當然,隨着戰鬥的深入,虎式與T-34的交換比開始向正常值迴歸,最開始是17:1,慢慢變成了14:1,到1月初變成了12:1。紅軍在這個過程中一口氣丟掉了近300輛坦克,而霍特的損失還不到60輛,在霍特身後,是東線後勤處早已整裝待發、新的4號H坦克在等待部隊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