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充沛的電力是獲取電解鋁的保障,德國原本電力是夠用的,但因飛機生產規模提升需要大量鋁錠,電力逐步開始出現缺口,霍夫曼對此予以了高度關注。霍夫曼對本年度飛機制造的期望是3萬架,以一架飛機消耗2噸鋁計算(實際算上零件製品消耗遠不止),新增的飛機類鋁消耗就超過6萬噸,而德國1942年全年鋁產量不過也就是28萬噸,短時間要實現20%以上的增幅確實不易。不過聽到鋁的問題能解決,他依然非常高興,這大大超越了期望。
“工業專家經過計算,認爲從原料開採到鋁製品完成生產,依靠新增的頓涅茨克煤炭產量和相應發電量足以覆蓋,但目前國內電力依然不夠——確切地說是發電機組和千瓦小時不夠,因爲除鋁以外還有大量額外的新增需求。”
“是什麼?”
“其他工業生產我就不舉例了,我只說一個——超級炸彈的原料提純需使用大量電力,起初我都懷疑教授們算錯了,但他們做過一次提純實驗,小小的一點點、不到0.2克原料的獲取居然耗費了上百萬度電。專家們表示,需要上百公斤甚至成噸的原料才能完成一枚超級炸彈。”施佩爾哭喪着臉抱怨道,“按這個水平,全德國的電力都給他們還不夠。”
聽到這裏,霍夫曼又是一陣抽風似的牙疼:海森堡第二次計算後的數字開始接近真相,但還是存在很大問題——起碼高了兩個數量級。不過有一點施佩爾沒誇大,這玩意耗電是毫無疑問的。現在矛盾來了,有限的電力究竟是優先保障飛機和軍備生產還是投入核原料提純呢?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如果讓德國高層現在選擇,估計其他所有人都會押寶在軍備上,但只有霍夫曼才清楚,第二個纔是戰爭的終結者。
痛苦抉擇了很久,他最後下定決心道:“這兩方面都不能耽誤,提純是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一下子不會用到天文數字的電力——我們也沒這麼多設備,關於超級炸彈項目我想與專家們交流一次,聽聽目前的進度與後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