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斯大林眉毛一揚,目光立即掃了過來,伏羅希洛夫連忙將糧食生產的情況彙報了一遍,着重描繪了饑荒的可怕,聽完後,這些布爾什維克領袖們一個個進入沉默狀態。
他們都是經歷過1932-1933年大饑荒時代的,那一年因爲農業集體化狂飆突進,烏克蘭農民以減少播種面積等方式進行消極抵抗,結果全蘇糧食產量一下子從9000多萬噸掉到6000萬噸不到,而爲了換取發展工業化所需的資金和機器,對外糧食出口維持甚至還超越了上個年度,最終導致全蘇餓死800多萬人,光在烏克蘭就有500多萬人。
現在的情況比當初更麻煩,整個烏克蘭糧倉丟光了,糧食產量掉到只有大饑荒時代的一半,雖然需要供應的人口比十年前要少,但人均糧食產量大大低於饑荒時代,所有人都在盤算後果——這意味着入秋前青黃不接時會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情形,伏羅希洛夫雖然沒說數字,但他們算得出來:倘若糧食產量沒有大規模提升,至少要餓死1000-1500萬人。
現在全蘇每人每日的平均熱量攝入只有600-700卡路里(德國本土是2500),這是非常低的數字,持續下去幾乎就等於餓死(作者注:在現代人運動強度如此小的情況下,正常男性一般一天需要攝入2000-2400卡路里,正常女性是1800-1900,一天什麼也不幹光躺着就消耗1000左右的卡路里),大強度戰爭狀態下,蘇聯工人每天勞動時間早已超過14個小時,這點食物根本無濟於事。
而軍隊對糧食的消耗更大,德軍此時給士兵的口糧維持在2800-3800卡路里之間(沒有作戰任務時按低標準發,有作戰任務時按高標準發,像胡貝老爹這樣一天喫5頓的人超過5000卡路里),而紅軍基層官兵1942年以後的口糧補給就沒超過2000卡路里的。
“您覺得應該怎麼辦?”
伏羅希洛夫遲疑着,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雖然他也是元帥,還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軍校,但指揮打仗這件事上頂天了他也只配當個軍長,連布瓊尼也比他強——至少後者還能指揮個把集團軍。他過了好一會才吞吞吐吐補充道:“我覺得應該把草原方面軍、中亞方面軍都壓上去,和德國人在高加索打一次大規模決戰,然後……”
鐵木辛哥一聽就急了:“不能這麼幹!這兩個方面軍根本還沒準備好,強行把他們壓上去只會給德國人送戰果,我們……”本來他還想繼續說些什麼,但看到斯大林那嚴厲的目光朝自己投射過來後嚇得把後半句縮回去了。
其餘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什麼:理論上說起來無論鐵木辛哥還是伏羅希洛夫都是對的,區別在於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同,這時候可不能輕易表態,誰知道斯大林同志自己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