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本年度基本能完工的航母,我們還有2條雲龍改、2條大鳳改要開工建設。”施佩爾惡狠狠地說,“既然他這麼喜歡吹牛,我乾脆再加2條雲龍改,看美國人怎麼辦。”
霍夫曼知道軍備部對今年開工第三、第四條雲龍改一直存有疑問,認爲會拖慢前面軍艦的建設,但隨着巴拿馬戰役的勝利結束,似乎施佩爾的情緒也隨之激昂起來。
“我沒有頭腦發熱,真的……這兩個月出現了不一樣的情況。”施佩爾解釋道,“英美轟炸大幅度減少了,甚至於接近沒有,唯一經常還在挨炸的地方就是亞速爾,不過那個彈丸之地談不上什麼工業,國內工業產能保持得相當好。此外,隨着西班牙、葡萄牙造船工人湧入,需要我們投放在意大利的工程師和船廠工人也相應減少,工人從軍隊回來的速度又超過了預計,這都有利於保障國內戰艦建設,所以即便再開工2條雲龍改也可以的,反正沒有其他主力艦建造計劃。”
雷德爾在造艦計劃上與元首存在分歧,老元帥希望能再開工一艘戰列艦,或者1-2艘希佩爾級重巡洋艦用於補充戰損,霍夫曼認爲完全沒有必要,堅持航母的絕對優先地位,頂多再加一些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
“本土在1943年總共新開工6條航母,其中兩條是威力比較大的大鳳改(雲龍改的1號艦、2號艦已動工,大鳳改1號艦計劃5月動工),至於1944年,隨意大利船臺和造船能力的逐步富裕,我認爲在意大利和本土各自再開工4條雲龍改同樣可行,說不定還有機會再開工一條大鳳改,那樣一年就有9艘航母開工——不算日本,美國人難道能造36艘?當然,他們非要拿護航航母來湊數我無話可說。”
霍夫曼被說服了,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很好,那就這麼辦,今年6艘,明年爭取再開工9艘。海軍是未來重中之重,只要能打破英美海權封鎖,哪怕美國人能動員2000萬陸軍,我們在歐洲也穩如磐石。”
這當然不是霍夫曼吹牛,他進行過認真思考,也與約德爾等幾個主要參謀將領進行過深入交流,得出的結論比較一致:只要不讓英美海軍拿到絕對制海權,美國陸軍規模再大也是擺設——美國與歐洲大陸並不接壤,要派遣陸軍必須登陸作戰,而登陸極限一次不會超過30萬人。只要部分抵消英美的海軍優勢,這30萬人對第三帝國來說毫無壓力。而且英美在獲取絕對制海權之前,是絕對不會冒險展開30萬級登陸戰役的。
霍夫曼對此很有底氣:歷史上英美一直等到德國在東線大規模潰退並完全掌握大西洋海權的情況下,拖到1944年6月纔敢發動諾曼底登陸戰役,現在德國的戰略處境比歷史上強了不知道多少,英美可能的大規模登陸戰役只怕遙遙無期。真要說登陸,恐怕現階段重啓“海獅計劃”都比諾曼底登陸要來得靠譜。
但有一點他們兩人都沒想到,雖然施佩爾做了最大膽的假設,也依然沒料到美國決心一年內開工24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的想法是真的,更沒料到除每月開工2艘埃塞克斯級外,美國海軍總委員會還額外安排了12條獨立級(或柯里塔克級)航母的建設,這樣一來不考慮護航航母的數字不多不少正好36艘!
這數字超過了施佩爾的認知,超越了霍夫曼的歷史經驗,只取決於嚴重被改變的海軍力量對比。實際上,在亞速爾、巴拿馬兩次重大戰役後,世界海軍總體格局已發生了劇烈變化,霍夫曼尚沒有清楚而完整地意識到這一點,美國人卻有切膚之痛:當前以噸位數來排名,美國依然第一,但日本已超過英國成爲第二,往後是意大利(第四)、德國(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