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部隊對此也不是一點意見也沒有,認爲75mm反坦克炮固然好用,但一來略顯笨重(重量1.5噸),佔用炮組人員過多;二來用75mm口徑火炮對付裝甲車、輕型坦克顯得威力過剩,還需一種輕便的反坦克炮,以便在巷戰之外的遭遇戰中使用(通常指150-600米的步槍距離,正好在鐵拳射程外),需求報上來後被霍夫曼大罵一頓,罵這羣人腦子死不開竅——“你們就不會用東風或旋風自行防空火炮放平了打?難道防空部隊只打飛機不打坦克?88mm坦克炮怎麼來的?”於是整編部隊的防空與反坦克火力開始合成,進一步強化作戰素養培養。
雖然霍夫曼一再強調在現有編制完成整頓前不擴編新部隊,還通過擴師裁軍行動加強各師的作戰能力與指揮權限,但實際上擴編依然在進行:黨衛軍多了5個師、國防軍多了12個重裝甲營和2個裝甲師(裝甲教導師和飛行堡壘裝甲師),光是那12個裝備54輛虎式坦克的重裝甲營,如果按莫斯科戰役後期裝甲師普遍只有100多輛坦克的標準來衡量,就等於一口氣多了6個裝甲師。
歷史上城堡戰役時期德國是用2000多輛坦克去進攻蘇軍5000多輛,用80萬部隊進攻180萬,雖然德軍在戰鬥力和裝備性能上佔有優勢,霍夫曼卻不想重蹈覆轍,依然十分謹慎。
寒暄和玩笑完畢後,蔡茨勒正式介紹整體作戰方案:
“根據戰役設想,我軍將於5月25日(明天)拂曉展開進攻,首先動用2000架次飛機清掃前線地帶敵軍兵力聚集地和重點防禦區域,掌握戰場制空權,然後在清晨時分進行炮火準備,爲突擊集羣出擊創造有利態勢;9-10點,航空兵發動第二輪空襲,重點對敵軍縱深、鐵路其交通線進行攻擊,阻止其向一線增援與兵力集聚……作戰進度表要求5月31日前合圍坦波夫,再用7-10天,在紅軍重兵集團趕赴戰場支援前將其圍殲。然後利用敵軍已被調動的有利時機進行下一步作戰。
如敵軍調用莫斯科方向的重兵增援,則第3裝甲集團軍向圖拉、梁贊一線推進;如果敵軍調用南翼方向的重兵增援,則第4裝甲集團軍轉向南翼,執行南方集團軍羣作戰;如敵人僅動用草原方面軍增援,則我2、3、4三個裝甲集團軍留一個集團軍監視坦波夫之敵,其餘轉而執行圍點打援;如敵人坐視坦波夫之敵被圍殲,則我軍戰役完成後就地休整,不再進攻。”
最後一條策略是爭議最大的,雖然斯大林坐視布良斯克方面軍被圍殲不太可能,但萬一真的出現,所有人都想繼續進攻,唯獨霍夫曼認爲城堡戰役的目標是有限的,向前延伸太多後形成的突出部太大,必須整固防禦後才能考慮下一次進攻。
經過激烈爭論,總參謀部最後接受了該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