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蔡茨勒的估計還是樂觀了些,即便有第4航空隊協助,第2、第4兩個裝甲集團軍的補給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才全部完成。這次補給完全是史無前例的,整個戰場雲集了2600多輛坦克/坦克殲擊車,另外還有1400多輛各種型號的裝甲車,如果將這些兵力放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衡量,差不多等於半個東線裝甲部隊的規模,現在居然被集中用於長不到300公里,寬不過200公里的主要突破方向,蝟集起來的戰鬥力自然格外強大。
如果不是戰前就儲備了10個基數的油料再加隨軍行動的上萬輛基於標準卡車規格建造的油罐車,光油料補給就能把後勤補給部門給逼瘋了,即便這樣,部分運力還需要依靠空軍才能完成保障,陸軍總參謀部總算是領教了推進速度大幅快於預定計劃的“威力”——再早30年,這種推進速度夠一戰標準的部隊打幾個月的。
也正因爲優勢如此突出,將近20萬人的兩個紅軍集團軍連一天都沒能撐住,在持續將近30個小時的作戰裏,紅軍減員總數(斃、傷、俘)超過18萬,而同期德軍損失還不到1萬(包括空軍部隊的損失),戰果對比之下格外令人興奮。
不過繼續進攻米丘林斯克與坦波夫左翼防線時,部隊感到敵軍的抵抗開始顯著增強,坦克與坦克殲擊車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那些Su-85、Su-122殲擊車給隆隆推進的德國裝甲部隊造成了不小麻煩,與此同時,紅軍伊爾-2強擊機也冒死出動,不顧一切地攻擊平原上的裝甲目標,十幾輛包括虎式在內的坦克都遭到毒手,直到Bf-219迅速趕來擊落這些強擊機纔算罷休。
隨着紅軍抵抗能力的加大,德軍推進速度顯然慢了下來,傷亡也開始增加,下午4點鐘,設在斯摩棱斯克的戰役指揮部收到了一個不太理想的消息:空中偵查的結果顯示,敵中央方面軍部隊正在集結,估計包括2個步兵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團軍正準備投入戰場,但方向並不是當初戰役設想預計得那樣北上試圖打通與坦波夫之間的聯繫,看起來更像是要西進。
“從這勢頭來判斷,他們要去打卡拉奇。”蔡茨勒皺着眉頭說道,“有點出人意料,不過問題應該不大。”
“卡拉奇?”霍夫曼愣了一下,“那兒是誰在防守?”
“霍特大將的B集團軍羣,確切地說,是意大利第八集團軍。”
聽到意大利幾個字,霍夫曼的頭就開始痛起來了——紅軍每次打不過當面德軍就拿意大利人或羅馬尼亞人出氣,雖然大半年來這些精簡過人員、優化過裝備的多國部隊一直戰績不錯,但俄國人對意大利或羅馬尼亞人始終享有心裏優勢,戰鬥力也能超水平發揮。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軸心盟軍之所以最近表現還可以,基本是因爲戰區還有其他德國部隊擔任骨幹,獨立對陣紅軍時的表現需要打一個問號。
“那兒有我們的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