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後世歷史中,腐朽的門閥執政的東晉朝廷中,寒門出身的百戰名將陶侃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只可惜眼下被王氏兄弟所忌,發配到交州偏遠之地,因此沈哲子在先前分析的時候並沒有將之考慮在內。可是老爹在考慮善後問題的時候,卻並沒有忽略這個大能,可見心思之縝密遠非自己能比。
歷史上,陶侃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冷落,等到王敦死後,朝廷幾無可用之將,便將之調任荊州重鎮以削弱琅琊王家在地方方鎮的力量。這一個時期的陶侃權勢也達到頂點,尤其是在蘇峻之亂後,甚至曾經動念要廢掉中樞執政的王導,可見權勢之大。
沈充送給陶侃的禮物卻不是財帛,而是數百頃的土地並奴僕歌姬近百,與同樣掌兵的劉遐、蘇峻之類不同。這其中的差別,沈哲子咂摸一番,越發覺得老爹實在了不起,對於局勢乃至人事洞察入微。浮財再多,也無法與興家立業之本的土地人丁相比,可見在老爹心目中,陶侃的重要性遠遠勝過前者。
對於老爹大賄陶侃的行爲,沈哲子心裏頗不自在。在他心目中,寒門出身得居高位的陶侃那是一個德行能力俱佳,白玉一般無暇皎潔的完人,怎麼能跟老爹這羣目無朝廷、無視禮法的豪強宗賊暗通款曲、沆瀣一氣!心裏瀰漫着一股偶像幻滅的失落。
不過轉念一想,所謂升官發財,憑什麼那些尸位素餐的士族廢物能高官得做、富貴得享,而像陶侃這樣真正有能力的人傑就要甘於貧寒?這麼一想,也就釋然了,繼而又想到或許多年後陶侃的後人陶淵明可能在自家老爹送出的土地上南山採菊,沈哲子就隱隱有種見證歷史變遷的成就感。
見識到老爹一連串的善後手段,沈哲子大開眼界之餘,也越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所謂歷史的先知在這種具體的現實處境中其實優勢並不大,他只能認定老爹絕不能跟王敦一起做亂,但對後續該如何善後卻是一頭霧水。
畢竟在時人眼中,老爹已是王敦的鐵桿擁躉,經年混在一起,怎麼可能說不玩就不玩了!謀逆同黨,自然要全力打擊。可想而知,就算老爹不再參與王敦軍隊與朝廷的最後決戰,所面對的處境也危險到了極點,未必就能逃過事後的清算。
可是在這樣危險的處境下,沈充仍然鎮定自如,從容佈置,向朝廷辭官以退爲進,聯絡盟友以鞏固自身的實力保證安全,同時向所有朝廷能夠調動的軍事力量示好。
吳興沈家不是軟柿子,那些統兵之將也不是傻子,既然能白得財帛好處,也犯不着損兵折將把江東豪族往死裏得罪。損失的力量是自己的,就算事後得到朝廷的封賞爵位也得不償失。現實如此,朝廷闇弱是不爭的事實,縱然無奈也要面對。
沈充佈置之餘,也在觀察沈哲子,見兒子一副若有所思狀,顯然是從自己的佈置當中窺出幾分端倪。他心裏頗感欣慰,卻也不向沈哲子詳細解釋自己的舉措深意,所謂言傳身教,全憑自悟,言語能夠描述出來的韻意,已經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