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打着“清君側”反旗的邊將,最終被京營和地方軍組成的官軍剿滅。但是大明朝的問題遠遠沒解決,而且纔剛剛開始。
造反的人死了,但是他留下的一篇檄文卻還在,而且影響極大。
正如大明的所有內外戰爭一樣,起兵的人必須要先尋找“大義”,要師出有名。邊將和他身邊的人,當然懂這些東西,於是打出了清君側的名號,直指皇帝身邊圍繞着奸臣,直接證據就是皇帝親口罵的“滿朝皆是奸佞”。並將那些“奸佞”的罪狀細數一遍。
檄文大意是,奸佞依靠權勢,矇蔽聖上,兼併官辦公司、蠶食國家利潤。上層壟斷權力和財富,億兆子民一貧如洗。朝廷腐敗,人心貪婪,凡是要與官府打交道的地方,都要攀親帶故和賄賂,欺上瞞下阿諛奉承成風,吏治不修、綱常大亂。大臣們尸位素餐、管理不善,只顧爭權奪利,造成天下子民無論貧富極度自私,缺乏公共義務感。從朝廷到民間,充斥着無恥與欺騙,道德淪喪,禮樂大崩。
當時已經有電頻廣播,檄文的信息覆蓋甚廣。且民間的人們已經不是國初的子民,得益於教育的普及,識字率極高,民智漸開。一時間輿情爆炸,朝野動搖。
造反軍還許諾,清除奸臣亂黨之後,要怎麼怎麼改造朝廷局面。起初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爲他們在戰場上被官軍擊潰了。
然而,之前邊將鎮壓不力的起義軍、已經趁機壯大,各地反抗組織成燎原之勢。檄文一出,起義與暴動遍佈各處,大明皇朝之半壁,幾乎處於癱瘓狀態。連大明京師也發生了暴動。
朝廷立刻召集軍隊,以京營和地方軍營組成大軍,北上平叛。內閣的意見是首先擊潰最大的一股起義軍,先聲奪人,然後再分而治之。
可惜的是,地方軍臨陣倒戈,政府軍大敗。第一次會戰結束,情況更加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