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這宦官啊,如今天下沒人得罪的起,真得罪了,那可是真要破家滅門的。但是屈從於宦官勢力,名聲污了,那士人也不容下你的……因爲在這漢朝,大家都是要講究一個臉面和名聲的,不要臉的人除非把自己割了送宮裏去,否則一般混不起來。而兩次黨錮之禍後,那些反宦官士人,雖然做不了官,卻反而愈發掌控住了輿論。
君不見,那張儉因爲得罪了十常侍的侯覽,沿途奔命,望門投止,天下多少士人爲了保護他不惜破家滅門。到了後來,就連追捕他的官員都主動棄官而走,還對保護張儉的士人說什麼‘這種仁義請分我一半’?
這種氣勢,真是讓人尊重到畏懼的程度。
當然了,原本這個案子裏剩下的活人全都是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在這年頭是不算人的,更沒資格討論輿論和名聲這種高端話題。自己過去,只說是秉公執法,擺出一副法家酷吏面孔,該殺殺該埋埋不就得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一名要去洛陽遊學的遼西公孫氏子弟就在眼前,那可是世代兩千石的巨族,整個渤海一圈,七八個郡都有人家的族人分支,還有商號觸角,自己老家清河郡也將將處於這個人家的影響範圍內,而清河還偏偏尼瑪是黨人起勢的發源地……這就由不得崔縣君不得不考慮這輿論上的問題了。
草料喂下去,馬匹恢復了精神,熱湯喝下去,人也暖了身子。
但是,重新上路後的崔縣君看着車外騎着高頭大馬的公孫珣和他那四五個握刀挎弓的伴當,簡直頭疼欲裂!
……
“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後漢書》·張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