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日間,萬物勃發。
上午時分,朝廷的使者來到襄平時,公孫珣正在與遼東太守高焉一起在城外視察春耕。所以,還沒回城呢,他就從自家老孃派回來的使者處知道了自己的封賞。
無慮亭候,食邑四百戶,遷邯鄲令。
沒有立即成爲兩千石,而是要再做一任縣令,這無疑是惹怒了盧老師的結果。不過,從食邑四百戶來看,這個亭侯很顯然是有優待和補償的……看來是當日公孫珣宣稱的三一歸天子那句話起了某種作用。
之前就說了,由於存在着非劉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馬之誓,所以漢代侯爵極重,於是進而又在侯爵內部有了更明顯的細化……拋開沒有封邑的關內侯不說,有封邑的侯爵裏面,縣候、鄉侯、亭侯是三個最主要的等級,大漢朝一千來個縣,近四千個鄉,然後近一萬二的亭,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譬如,公孫珣岳父趙苞的鄃侯,其實就是鄃鄉侯;歷史上關二爺的漢壽亭侯,就是一個亭侯,只不過這個亭喚做漢壽亭;至於說諸葛亮的武鄉侯,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說是鄉侯,但也有人說某地有個縣喚做武鄉,所以是最頂級的縣候……這也不是沒可能,因爲大漢朝就有一位記載於史冊的馬亭侯,咋一看是個亭侯,其實是馬亭鄉侯,那個鄉恰好叫做馬亭鄉而已。
不過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有都亭、都鄉的區別,所謂都亭、都鄉就是指城市中的鄉和亭,而不用想都知道,城市中的亭和鄉,它的富庶、戶口、地位都要遠高於普通亭鄉,於是就有了高半級的感覺。
至於說孫珣的無慮亭侯,就是一個典型的都亭侯,無慮亭的無慮二字起源於醫無閭山的別稱,此亭正位於令支城內,所以他才能食邑四百戶!
而真要是封了令支城外的其他亭,比如說盧龍塞北面有白狼亭、白鹿亭(源於白狼山),還有青龍亭(源於青龍河),都是屬於令支縣所轄……那屆時冒出來一個什麼白狼候或者青龍候,名字古古怪怪且不說,食邑也是絕不可能過三百戶的,政治地位更要低上半級。
所以回到眼前,雖然還沒有到兩千石,可是一個都亭侯即將在手,便是對着自己名義上的主君高焉,公孫珣也不免底氣十足了起來……說白了,大漢朝的侯爵可比兩千石少多了!有的兩千石,幹一輩子都未必能拿到侯爵,可一個侯爵,不可能到了年紀做不成兩千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