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想來外舍其他同窗也不會在這種題目上答錯,帖經題是最基本的,若是一般鄉村社學裏的學童,可能還會失誤,但對於書院弟子來說,寫錯一道,真的是要拿來打屁股了。
下面是墨義題五道,這裏就有點開始拉分數了。
林延潮認真審卷,第一道題,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爲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這一句話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出處。
林延潮想起孟子集註裏,朱子對這一句話的解讀,當下寫到,人君能與民同樂,則人皆有此樂;不然,則下之不得此樂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當與民同樂,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當與賢者共之而已也。
這已是現成了答案,最好一個字都不能改。當然這也是林延潮這十四天來背熟的內容,以他過目不忘加倒背如流二點零技能,絲毫難度也沒有。
五道墨義題寫完,林延潮擦了擦手,這才費了不到一個時辰,剩下有大把時間來作制藝題。
題目是,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林延潮看到這裏,迅速想到,這句話出自梁惠王下。原文大意,是鄒國和魯國征戰,死了不少官吏,但百姓卻無動於衷。鄒國國君要懲罰,孟子說不可,你如何待別人,別人如何待你,百姓不過將官吏原先待他的,報復回官吏罷了,所以說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合下一句是君無尤焉,是孟子讓國君不要怪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