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出產的絲綢、瓷器行銷世界。從十六世紀中葉,美洲大陸開發出大銀礦開始,海量的白銀就開始流入大明,換取絲綢、瓷器爲主的大宗貿易品。短短的百年就,就流入白銀一萬數千噸。差不多是四億到五億兩,也就是每年幾百萬兩的貿易順差。
而這樣的市場佔有率,在歷史上一直會維持到清朝末年,纔會轉化爲長期的貿易逆差和白銀流出。
在後世,誰會認爲一家產品失去市場的公司是優質的,同時認爲一家產品擁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並且可以繼續佔領國際市場長達二百年的公司已經爛到根子了?
如果有這樣的人,千萬別去從事任何和商業經營有關的工作……安於清貧,也是可以快樂生活的。
而在後來的歷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經營出康熙盛世,也說明了大明末年的根子根本就沒爛。
一家公司根子沒爛,市場沒丟,也沒欠下一屁股的債,只是管理團隊太低能遇到了困難,纔會因爲更換了管理團隊後,迅速扭虧爲盈,再創輝煌。
要真爛到根子了,怎麼可能換個管理團隊就馬上起死回生了?
反而是惶惶大清朝玩到最後纔是真爛了。不僅自家產品沒了國際市場,連國內都各種洋貨的天下,而且還欠了一屁股的洋債,連本帶利至少要還二十億兩白銀,差不多都超過當時清朝國內白銀的總量了。國家的各種主權也都和抵押品一樣,押給各國列強,連北京二環內都有塊叫東交民巷的地盤被各國軍隊佔據,成了大清國土上的法外之地了。
這纔是產品完全沒有市場,財務上嚴重資不抵債,各種動產不動產全都被銀行查封,公司運營出現嚴重困難……後來連着換了北洋、黨國、紅朝三個實際控制人,苦苦奮鬥了一百多年,總算才讓泱泱大中華重回了盛世。大清留下的資產有多爛,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