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千歲爺,登州府城現在已經在臣的左師將士牢牢控制之下了,那可真是易守難攻的堅城啊!周長九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城牆用青磚包裹夯土而成,非常堅固!登州有七座城門,其中旱門四座,水門四座。府城之外還有水城,水城比府城更加堅固,城內有海港,可以泊舟數十艘,還船場、打鐵場和兵營。水城之側還有丹涯山和蓬萊閣,丹涯山三面臨海,一面緊挨着水城,山勢不高,卻極爲陡峭,稍加改造,就是萬夫莫開之險……
千歲爺,蘇巡撫和臣都覺得大沽口這邊不大牢靠,千歲爺還是儘早護着聖上去登州爲好。”
李若璉指着一張登州城地形圖和朱慈烺解說着,說到最後就提出了請朱慈烺和崇禎儘快南下登州的建議。
南下登州是既定方針,一直就在執行。不過堆放在大沽口的物資不少,人員也不少,必須分批前往。
最早一批是四月上旬登船出發的,就是李若璉和蘇觀生這一批人,7000多人乘坐着沈廷揚的沙船浮海到了登州。之後沙船又回到了大沽口,帶回來一批紅布和各種生活物資,還帶來了原來的登萊巡撫曾化龍。
在四月十五日時,沈廷揚第二次率領沙船隊離開大沽口。這次帶走了張皇后、兩位公主,一批宮人太監,還有一些在大沽口行在沒有差事的官員和勳貴,另外還拉走了20萬石糧食。
四月二十二日,沙船隊第三次離開大沽口。這次又帶走了一批官員、勳貴,還帶着了許多隨行的“義民”,錦衣衛指揮使朱純傑和朱慈烺的老師戶部侍郎林增志也跟着一起走了,還帶走了一半的錦衣衛、一百二十萬兩白銀和10萬石糧食。
明天,也就是五月初三,沙船隊將會第四次離開大沽口。皇后周氏和寧選侍、費選侍,還有滯留在大沽口的官員、勳貴的家眷,還有克難新軍右師大部,以及一百多萬兩銀子,10萬石糧食也會跟着一起運往登州。
不過朱慈烺和崇禎皇帝,克難新軍的中師、右師的兩個協,大元帥府以及一個相當精簡的朝廷還會繼續滯留大沽口。
當然了,到了那時,留在大沽口這邊的人員不會再住大沽口城了,全都上海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