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皇太侄朱慈烺搭乘的風帆戰列艦定海號,在一片漢語的歡呼聲中,緩緩的靠上了大阪大和川以南,新大阪町的碼頭上。
所謂的新大阪町,其實就是以朱慈烺私人的產業明國城爲中心,包括了堺和其它一部分灘地、農地、荒地所組成的新區。具體的位置就在大和川以南的海邊上,它的南部就是戰國時代日本的商業中心堺,西面是大阪灣,東面直抵距離大阪灣海濱約30裏的石川河。大致上就是一塊南北寬十餘里,東西長約30裏的平整區域。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麼一個新大阪町,當然和歷時數年的大阪圍城之戰有關。原本的大阪城下町位於大阪城的西面,距離大阪圍城之戰的戰場很近。而被圍在大阪城內的德川賴房也不是一味死守,而是會不時組織反擊。而大阪城下町因爲是興子天皇軍的物資轉運和囤積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大阪守軍反擊的目標。
德川賴房甚至還命人在大阪外圍護城河的東岸修建了德川丸炮臺,架上大炮天天炮擊大阪城下町,而且還打縱火彈——這日本的傳統建築多半是木製的,哪裏禁得住縱火彈的轟擊?結果引發了多場大火。燒得大阪城下町沒法好好住人了。無計可施的大阪商人只好向大和川以南搬遷,而朱慈烺在日本的總代理鄭宗明馬上抓住機會,拋出了一個新大阪計劃。在大和川以南,沿着大和川、石川河和堺町的南部邊緣,修建一圈城區,圈出一個新大阪町。
在鄭宗明提出的規劃當中,佔地約500町的明國城被巧妙的安排在了市中心——大和川和堺町之間,西面就是港口。是真正的黃金地段!
而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朱慈炯和興子天皇的批准,而且這兩位還要求鄭宗明拿出一個更具體的新大阪建設規劃!
鄭宗明當然不會客氣了,很快就拿出了一個對明國城最有利的方案,明國城被規劃成了金融城!不僅大明鹽業銀行日本分行和大阪十大兩替屋都入駐大明城,連日本銀行的總店,還有興武銀座(造幣廠)的總店,大阪兩替行會,都搬進了新大阪町的明國城。
在很短的時間內,明國城就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存在,土地租金冠絕日本——日本銀行總店、興武銀座總店的土地租金當然是象徵性的,但是其它入住大明城日本兩替屋,都得支付高額的租金。不過能夠入住明國城本身就意味着這間兩替屋的實力和在業界的地位,高點兒的租金又算得了什麼?
當然了,擁有明國城的地產眼下是不可能的——日本國的土地現在還不是一件商品,只能授予、捐贈或封賜,不能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