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連敵人都發現不了,那這場戰場更是註定以失敗結局。畢竟,供應十萬大軍的後勤糧道是極度漫長並且危機四伏的。
如果明軍只以一路進軍,良臣敢肯定,努爾哈赤絕不會喊出“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口號,他的對應方針應該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游擊戰術,從而將明軍活活拖垮。
從戰役總體部署上看,多路出擊可以有效限制努爾哈赤部的機動力,同時限制建州兵馬的活動區域,並迫使其分兵。事實上,努爾哈赤在戰役過程當中也是被迫分兵,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明軍之敗,敗在情報和內奸上。更準確的說,是敗在了一舉一動都在建州人的眼皮子底下。
得知薩爾滸戰敗後,已經病重的萬曆並沒有被嚇着,而是果斷任用因爲一棍子打死生員而被罷官的熊廷弼擔任遼東經略。
熊廷弼出關之後,迅速振作軍隊士氣,修遼陽、瀋陽,構築堅固防線,努爾哈赤打了幾次都無所獲,只能灰頭土臉回去。薩爾滸戰役後後金的優勢蕩然無存,戰爭主動權始終控制在明軍手中。
熊廷弼朝中人緣十分不好,大量言官彈劾他,可這些彈劾的奏疏卻被萬曆一律留中不發。由此說明,萬曆非常清楚遼東的戰略態勢。
可惜,當年,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