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魏良臣的底細,離京之時,熊明遇已被告知,傳聞這少年是司禮太監金忠向皇帝舉薦,並和鄭家有關係,因而才被皇帝授予文華殿舍人派往關外。在此之前,這少年只不過是河間府的一個童生而矣,據說中了河間府的小案首,但是卻沒有正式放榜。
一個連秀才功名都沒有的傢伙卻能當上文華殿的舍人,這個官職儘管只是雜流不入品,但也足夠讓老老實實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的熊明遇嫉妒了。嫉妒之餘卻是不屑與鄙視,打骨子裏的看不起。
然而,看不起歸看不起,這雜流少年的背後人物,卻是熊明遇需要正視的。因而,他不敢肯定魏良臣突然提出寬甸六堡的事是不是出自於宮中的授意。
當今聖上,固然貪財,但也重邊事,說不上對開疆拓土有多大興趣,卻也絕不容大明境內有不服王化的勢力存在。當年的援朝之役是爲宗主國對藩屬應盡之責,寧夏和播州兩役則是絕對的內壓。
因而熊明遇擔心皇帝是不是真的不滿李成梁輕棄六堡,對建州有什麼成見,這才暗中授意了魏良臣什麼。否則,他哪裏敢有膽子將這事搬出來。要知道,六堡的事牽涉的可不僅僅是建州,更有李成梁。
心中沒底的熊明遇不敢急於表態,回到住處之後便遣隨從持他親筆信返回瀋陽,將此事告知李成梁。
六堡的事是李成梁的首尾,他熊明遇來建州可不是替李成梁擦屁股的。而且李成梁歷來就不受科道待見,此人爲人極其跋扈,遼東之事往往先斬後奏,朝廷多是替其背書,而非奉旨而爲。
這些年,有關李成梁的流言廣爲流傳,多指其在遼東利用特權包辦軍貲、馬價、鹽課、市賞,歲乾沒不貲,全遼商民之利大半都入了他李家腰包。爲了不使朝廷追究,李成梁以金銀爲敲門磚,派人在京中大肆行賄,結交朝廷要員,這才能夠在遼東坐穩。
在明朝,不受科道待見的地方官很難做的下去,偏李成梁一做就是幾十年。主要原因倒不是他把朝廷大佬們都買通,而是因爲遼東相對關內而言乃是偏遠地區,在此任職的李成梁遠離北京權力中心,科道如今又爲黨派所執,每日忙的只是黨爭,既要自證自己是君子,又要攻擊他人爲奸黨,還要不定期的聯合起來和皇帝鬥爭,哪裏顧得上偏遠地區的李成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