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
禇英一時語塞,手中的《三國演義》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他當然不可能告訴魏良臣,他買此書來看的真實原因。更不可能告訴對方,他的阿瑪對《三國演義》可是手不釋卷的。
“大貝勒也不必說什麼氣話,說三國道三國,讀三國品三國,在我們漢人那,這本《三國演義》可是婦孺皆知,人手一本的……讀了此書可有莫大好處,上能治國,下能安邦,比之聖人經典都要強上一籌呢……大貝勒真能讀懂此書,他日成就必不在龍虎將軍之下。”
良臣張口就來,反正禇英也不知道。順當口也是拍了拍禇英的馬屁。至於禇英瞧不起《三國演義》是故意如此還是真如此,他是管不着了。反正小千歲知道黑臉老漢可是靠着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的,而被他搞掉的洪太主更是靠此書和明朝分庭而立。
《三國演義》這本書對於建州的辮子們還真是誘惑力十足,對於鬼子們也具有神奇的功效。此書成書於元末明初,在明代廣爲流傳,但一直是作爲小說流傳,而將這本書直接同歷史掛鉤,推崇至極,以致後人一提三國總想到這本書的就是辮子們了。
奴爾哈赤就是這本奇書的第一個推崇者,在他的影響下,洪太主更是《三國演義》的忠實粉絲,在世時曾命學士達海將《三國演義》翻譯成滿文分給各旗王公大臣,命他們都學習此書。至此,《三國演義》成了後金軍事集團的正式軍事典籍,也是唯一一部。
良臣承認《三國演義》是本好書,一本好的小說,所以他想不通辮子們怎麼把一本小說奉爲兵典了。
從語言學角度出發,他得出的結論是因爲漢話並非辮子們的母語,他們當中通曉漢話的畢竟只是少部分,所以對漢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理解肯定有難度,諸如真正的漢家兵書《孫子兵法》之類對於他們來說太過晦澀,很難理解。
而《三國演義》就不同了,這本小說的文字接近於白話文,故事性很強,再加上書裏還有插圖,看起來簡單易懂,因而對於漢化程度不高的辮子們而言,那簡直就是如看年畫,或翻小人書般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