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猛地吸了一口氣,他冷笑着轉身,三步並做兩步,回到了那名叫“規翁”的老者面前。此人見他來勢洶洶,還以爲他要動手打架,嚇得尖叫一聲,就往“季翁”背後鑽去。而此人所帶的童僕們,則一個個如臨大敵,大喊着圍攏過來,將張潛的去路堵了個結結實實。
“拔一毛而利天下,若是能拔一毛而利天下,甭說你將張某渾身上下的寒毛扒光,就是你將張某的血肉都拿去,張某作爲墨家子弟,也決不會皺一下眉頭。”冷笑着停住腳步,張潛手指躲在衆人背後的“規翁”,高聲質問,“若是拔光了張某身上所有,卻與天下無半點益處,張某爲何要由着你肆意妄爲?!更何況,所謂利天下,根本就只是嘴巴上說說,只是打着爲天下人謀福的幌子,行巧取豪奪之實!張某身體髮膚,都是受之於父母。子曰,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張某自己都毀不得,憑什麼任由你一個外人來隨便糟蹋?!”(注2: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是孔子的原話。)
不待那人反駁,頓了頓,他又繼續大聲補充:“至於亞聖昔日對墨家的抨擊,以張某之見,不過是一時誤會。亞聖有云,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昔日楚軍兵臨陽城,滿城肉食者皆作鳥獸散,唯我墨家鉅子孟勝與一百八十二先賢,迎戰數萬大軍,至死無一旋踵。此舉非亞聖所言‘捨生取義’,又謂之如何?儒家立之以言,墨者踐之以行,相輔相成。儒者非議墨家,等同於揚起手來,自己抽自己耳光。作爲後世弟子,明知亞聖被一時流言蜚語所矇蔽,才妄下斷言,不去矯正,也就罷了。居然錯上加錯,真是貽笑大方!”(注3:墨家一百八十二壯士死守陽城,見於歷史。)
事實證明,張潛連日來的努力,絲毫都沒有白費。一番引經據典的話說出之後,非但再度將那“規翁”說得不敢接茬,也令“季翁”和“實翁”兩個,也都再度對他刮目相看。
論對儒家十三經的掌握水平,“季翁”和“實翁”兩個,肯定強過張潛千百倍。但像張潛這樣硬是把儒家的經典言辭,跟墨家的經典壯舉合二爲一的行爲,“季翁”和“實翁”兩個卻是這輩子想都沒想過,更甭提去做。而偏偏張潛還將儒墨兩家嫁接得天衣無縫,不由他們不覺得耳目一新。
“小友此言,老夫雖然是第一次聽說,倒也覺得有幾分道理!”那“季翁”應該是個非常厚道的學者,對於有道理的話,絕對不會昧着良心去否認。推開擋住自己目光的僕人,緩緩上前。
“儒家賢人對墨聖有傳道之恩,我墨門子弟,皆不敢忘!”張潛嘆了口氣,鄭重向對方拱手。(注4:指的是,墨翟曾經求學於儒家)
雖然全力捍衛了師門尊嚴,他卻從學過的歷史中知道,自漢之後,歷朝歷代都是儒家的天下。所以,非常果斷地見好就收,堅決不把自己跟那“龜翁”的爭執,擴大爲兩個門派的衝突。
那“季翁”見他如此知道進退,心中好感大增。笑了笑,拱手還禮,“小友客氣了,墨家所爲,既勇且智,的確爲史書增色不少。只是後來墨家一分爲三,各派勢同水火,才導致墨家在後世日漸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