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手1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然,讓朝廷完全把張仲武滅了也不好,終是有些脣亡齒寒的感覺,而且朝廷要派兵馬更加不行,請神容易送神難呢。有一個高駢還不夠嗎?再加一個陳邦召,大家還活不活了?
一旦大傢伙合力把張仲武給滅了,朝廷鐵定順水推舟便任命陳邦召爲盧龍節度使,那到時候一個高駢,一個陳邦召,兩邊一夾,他們除了老老實實的去長安給皇帝叩頭之外,壓根兒就沒有別的選擇。
這當然不行。他還指望着將這成德節度使的位子傳自己的兒子李澈呢!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李安國才和振武橫海聯合起來出幺蛾子,除了明面上的招數之外,暗底裏是給侍中田令孜,尚書令陳筆大筆的賄賂,以及準備趁着張仲武主力被河東牽制的時候,他們先打起來,幾場勝仗下來,朝廷自然沒有道理再派兵過來,而且他們三家也可以從盧龍那裏搶得一些地盤,李安國雖然沒啥進取心了,但能多弄一點地盤傳給後代子孫自然也是不錯的。
現在李安國自覺兵精將猛,兒子李澈也極其出息,渾然沒有一般官二代的紈絝之氣,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之選,看看大唐很多其它的節度使的那些繼承人們都一個個的不成器,李安國就發自內心的得意。
想將家業傳承下去,自然是後繼有人纔行,在這一點上,他是無比清醒的,所以從小對兒子李澈的教育便分外嚴格,而李澈也不負衆望,二十五歲的年紀,便獲得了成德上上下下的認可。
今日校場演武,李澈更是大出風頭,不但展示了自己的個人武力,亦展示了他統籌軍隊作戰的能力,李安國自己就是靠着打仗起家的,對於兒子的斤兩,自然還是掂量得出來的。便是挑剔的公孫長明,在這種演武之上,他也是找不出李澈的毛病來的。
李安國開心,面對着衆將的殷勤勸酒,杯來酒幹,還沒有散席,便已經酩酊大醉,提前退席,將主持酒宴的工作,交給了李澈。
李安國一走,衆人更是放浪形骸起來,大廳裏,頓時烏煙彰氣起來,而李澈不但不以爲忤,反而興高采烈的加入其中,與一衆軍將們划拳喝酒講葷段子,把一衆將領哄得眉開眼笑,一個個的喝得被橫着抬了出去。
便是梁晗,此刻也被灌得五迷三道了,也就保持着最後一點清醒沒有倒下去而已,只是癡癡呆呆地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