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家人都笑起來。
趙慶問:“今年,咱家打了多少糧食,有盈餘麼?”
趙父很高興兒子這麼問,“均田令時,咱家分了顧氏的二十畝水田,每年兩季,今年年景不錯,共收了六十二石穀子,脫殼後得了四十石糧食。”
糧食數量怎麼計算?不是計算帶殼的穀子,而是算脫殼後的米麥。脫殼後,起碼要減少三成的分量。
而畝產多少石,算的卻是帶殼的穀子。所以一畝田兩石穀子,其實也就一石四鬥糧食。
江南地區雖然能種兩季,可是早稻和晚稻的產量相差很大。較好的田,晚稻能達到兩石。可早稻產量就要低得多了。
所以,江南二十畝水田,一年兩季能收穫四十石糧食,其實不錯了。
當年,趙家只是顧氏的佃戶,累死累活的種了二三十畝田,交完賦稅和田租後,只剩下七八石糧食,一家人飢一頓飽一頓,只能勉強餬口而已,只差去當流民了。
趙母道:“四十石糧食,繳納八石,自家留下十六石喫,再留下六石備荒,還能賣了十石給官府,換了十塊銀圓,買油鹽醋茶和一些必用的物事。”
爲何還要六石備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