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事參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河北大營駐地陸寧選在了深州,距離契丹人治下的瀛州不遠,且西可支援鎮州,西北支援定州,東北支援滄州,距離都不是很遠。
河北大營以右龍虎軍五千禁軍爲班底,擴編爲兩萬人,右龍虎軍指揮使陸興領河北大營招討使。
同時從河北各鎮挑選的兩萬禁軍,有五千人闔家屬南下,編入鎮守兗州的左龍虎軍。
齊魯南北大營及左龍虎軍,合併爲山東大營,共兩萬人,號左龍虎軍,山東大營招討使暨軍指揮使林仁肇,副使張彥卿。
高懷德調任右龍虎軍指揮副使暨河北大營招討副使。
河北三鎮州縣兵按照齊魯諸州兵制改革,縣兵大幅裁撤歸農,州兵保留精銳,其戰鬥力能保證守城等到鄰近禁軍大營援軍的軍力即可,不然兵雖多,最後也是炮灰,還拖累財政。
很多州縣兵是被強徵,現今更是農時,現今被裁撤歸農,河北之地,齊王幾乎瞬間就得到了“仁王”的美名,現今時代,獲得聲譽就是如此簡單。
當然,有的州縣不免有些混亂,但總體上,還是有序進行。
而右龍虎軍抵達深州後,一萬五千名河北軍也陸陸續續從各州被選拔來,陸寧則還是老規矩,不免在禁軍面前立威,有那桀驁軍漢,被陸寧懸賞三十萬貫衝昏頭腦,和陸寧比試刀馬,在衆軍卒矚目中,無不是被陸寧如同巨人捏弄嬰兒般收拾的服服帖帖,不是被陸寧小手指點倒,就是被陸寧不帶箭簇的弓箭射飛。
這些爲了三十萬貫敢下場的桀驁軍漢,都是河北壯士,在這新編右龍虎軍中,很多軍卒是這些軍漢的老鄉,有部分軍卒認識這個軍漢,有部分軍卒聽過那個軍漢勇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