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澤拉茲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些呢?”說着,他指了指那些閒置在牆邊小臺子上的樂器。
男孩朝它們扭過頭去。“我想我能湊合着使長笛,如果有必要的話。”
“你會華爾茲嗎?”
“是的。”
“能爲我演奏《藍色多瑙河》嗎?”
再到後面,還出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歌曲,甚至馬克思主義這樣的詞彙,這些提示像零星的冷雨,將我們從遠古之夢中驚醒,使我們意識到,這個金光四射的世界中,可能深藏着更加令人震驚的真相。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得知,這個神的世界不是在遠古,而是在遠未來。書中的另外一些描寫透露了這個世界的少許歷史:這是一個有三個月球的星球,人類在多年前乘飛船到來,征服了這個世界的原住民——被稱爲羅剎的純能態生命和其他一些本地的智慧生命,用磁場將羅剎囚禁於大山深處。再後來,人類在技術層次上分化開來,形成了神和凡人兩個世界。當然,這些歷史提示都是模糊的,一帶而過。
首先很耐人尋味的是,在《光明王》中,遠古的印度教神界如此精確地在人類的遠未來重現,意味着什麼呢?我們還注意到另外一個事實:主人公爲了打破諸神對技術的壟斷,並沒有直接將技術傳授給人類,而是首先創立了佛教。在幾大宗教中,與科學技術關係最密切的是基督教,不管它是做爲科學的對立面,還是像另一些學者所認爲的那樣,是現代科學誕生的土壤之一,都是這樣。而印度教和佛教,與現代科學好像沒有什麼關係。派生於印度教的佛教,其主要改進之處有二:一是提出了衆生平等的概念,這與技術傳遞顯然沒什麼關係;其二是提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和“本性是空”的道理,否定了“梵”和“神”的存在,但在本書的世界設定中,神確實是存在的,所以也無意義。那麼,透過印度教諸神的復活和佛教的重新創立,作者深藏在小說最底層的邏輯和暗示是什麼?沉浸於這未來神界的意境中,我們不由想起了一個詞:輪迴。《光明王》中有大量被技術化的輪迴描寫,在業報大廳中,人的意識可託生於另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那麼,《光明王》做爲一個整體,是否在暗示人類歷史也是一個大的輪迴?
《光明王》的另一個特點,是神性與技術融合在一起。除了那些與印度神話中無異的驚天動地的古典神性外,小說中還出現了大量的技術描寫。神話的金翅大鳥與技術的雷霆戰車一起翱翔在天空,凡界與天庭的聯繫顯然是通過無線電通訊,梵天等神使用水晶顯示屏,天庭中有讀取腦電波的思想探針,凡界的廟宇中也充滿了技術,信徒向神進貢的祈禱機器顯然是一臺電腦控制的玩藝兒,死神閻摩本身就是一名科學家……
這就出現了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光明王》中神性與技術的關係是什麼?最簡單的答案是,其中的技術與神性是分離的,技術不過是衆神外在的工具與玩物。但《光明王》雖然充滿奇幻色彩,西方卻一直將它視爲科幻小說,我們也可以試着從科幻角度理解這兩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