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 學 (第2/17頁)
艾薩克·阿西莫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麼,爲何夫銘竟然說銀河帝國即將滅亡,而且這麼斬釘截鐵?
夫銘是個新聞記者,他或許對銀河歷史有些認識,而且必須對當今情勢充分了解。是否因爲這樣,使他有足夠的知識作爲這個論斷的後盾?果真如此,那些知識又是什麼?
謝頓好幾次想發問,想求得一個答案,但夫銘的嚴肅表情都使他欲言又止。而阻止他發問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他自己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認爲銀河帝國是一個前提、一個公設,以及所有論證的基石。畢竟,即使“它”是錯的,自己也不願知道。
不,他不能相信自己錯了。銀河帝國就像宇宙一樣永遠不會毀滅。或者應該說,假若有一天宇宙真毀滅了,唯有在那種情況下,帝國纔會跟着陪葬。
謝頓閉上眼睛,試圖小睡片刻,可是當然無法入眠。難道爲了發展他的心理史學理論,他得研究整個宇宙的歷史嗎?
他怎麼辦得到呢?二千五百萬個世界,每個都有自己無限複雜的歷史,他怎麼研究得完?他知道,討論銀河歷史的影視書汗牛充棟。他甚至曾經瀏覽過其中一本,原因他自己也忘了,結果發現內容太過沉悶,連一半也無法讀完。
那些影視書討論的都是重要的世界。某些世界的歷史全部或幾乎全有記載,某些則只有它們興起與沒落之間的歷史。他記得曾在索引中查過赫利肯,發現只有一處提到。於是他按下幾個鍵,查看那一部分的內容,結果看到赫利肯和其他一些世界並列在一張清單上。原來在某段短暫的時期,那些世界曾支持一個聲稱擁有皇位繼承權的人,不過那人最後並未成功。但赫利肯未曾遭到懲處,或許是因爲它太過微不足道,連受罰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歷史又有什麼用呢?不用說,心理史學必須考慮到每個世界的行動與反應,以及彼此間的互動──大大小小每一個世界。誰又能研究二千五百萬個世界的歷史,並考慮其間各種可能的互動關係呢?那無疑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而這更強化了謝頓的結論:心理史學只有理論上的價值,但絕對不會有任何實用性。
此時,謝頓感受到一股向前的微弱推力,判斷一定是出租飛車開始減速。
“怎麼了?”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