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
——[法]帕斯卡爾
人類的成就,從金字塔到登月,都是常識和創造力的集合。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只有同時具有常識和創造力,才能取得這種水平的成就。
——[英]穆裏·沙納罕(DeepMind首席科學家)
終於討論完那些理論的部分了,現在咱們一起說點更現實的話題: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應該如何學習。
事實上,人工智能未來發展成什麼樣,可能很多人不關心,或者說只看看電影就夠了,但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怎麼辦,這是關係到生活的重要問題。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很近的未來就會威脅到人類的工作。
我曾經採訪人工智能領域的十來位專家,未來人工智會取代多少人類工作?各個專家的估計有一定差別,但共識是:在未來的10—20年,隨着機器學習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會在各個領域大面積使用,目前的重複性勞作、簡單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未來交給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具體有多少工作會被取代還說不清,白宮的報告給出的數字是當前工作的47%,麥肯錫的報告估計是49%,Siri的創始人之一諾曼·溫那斯基估計的數字是70%。即便按最低估計看,也有近一半工作受到威脅,不可謂不嚴重。
我之前的小說《北京摺疊》預測了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造成的社會影響,但是這篇小說是2013年寫的,並未完全預測到技術發展的方向,我當時以爲受衝擊最大的是底層勞動力,但實際上,按照目前的技術趨勢看,反而是初級和中級白領工作最容易被取代。底層勞動力只有工廠工人容易被取代,服務業的底層勞動力反而很難被取代,因爲機器人的靈活性不如人,非標準工作環境會讓機器人無所適從。但是相對而言,很多白領工作因爲工作環境簡單、工作內容重複、基本上是與數據和文檔打交道的工作,很適合人工智能去做。可以說未來只要是標準化、重複性工作,多數都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