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精彩極了。”
“我喜歡威爾地和普契尼。但在紐約,我們只能聽到喧鬧的虛張聲勢的瓦格納和奧爾夫。每星期還要去麥迪遜廣場公園,看美國納粹黨組織的粗俗的戲劇表演,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火焰閃爍。哥特部落的歷史或者其他文化垃圾,通過吟唱而不是敘述表現出來,就是爲了讓人相信這是‘藝術’。你有沒有見過戰前的紐約?”
“見過。”朱莉安娜回答說,還沉浸在那本書中。
“那時紐約不就有第一流的劇院嗎?我聽說是有的。現在,戲劇和電影產業一樣,都屬於柏林的一個企業聯盟。在我來到紐約之後的十三年裏,那兒從未推出過任何新創作的好音樂或者戲劇,只有——”
“讓我把這本書讀完吧。”朱莉安娜說。
“書刊出版業也一樣,”喬仍然沒有住口,“全都由慕尼黑的企業聯盟操縱。紐約所做的只是印刷,就是一個大印刷廠 ——但在戰前,紐約是世界出版中心,這是我聽說的。”
朱莉安娜用手指堵住耳朵,隔絕他的聲音,聚精會神地看着攤在腿上的書。她已經看到《蝗蟲成災》裏描寫神奇的電視那一章,書裏的描寫深深吸引了她,特別是把便宜的小電視送給非洲和亞洲民族的那一部分。
……只有美國人的技術和批量生產體系——在底特律、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這些神奇的地方——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把無數操作簡單、質量優良、廉價到只有一元錢(中國貨幣單位)的電視元器件送到東方的每一個村莊和落後地區。村裏的年輕人——他們通常都很瘦削——興高采烈地把這些元器件組裝起來。他們都渴望擁有慷慨的美國人送給他們的微型電視機。電視機裏有一個內置電源,比一塊磚頭大不了多少。微型電視機組裝好以後,就可以接收信號了。能夠接收到什麼信號呢?蹲在電視機前,村裏的年輕人——經常還有老年人——看到了文字和說明。首先要學會識字,然後才能談其他東西。比如怎樣挖一口深井,怎樣深耕,怎樣淨化水,怎樣治病。美國人造衛星在頭頂上旋轉着,把信號傳送到世界各地……傳送給東方所有焦急期盼着的人們。
“你是一頁一頁讀的嗎?”喬問,“還是跳着讀的?”
她說:“這本書太精彩了。作者讓我們美國人把糧食和教育送到所有亞洲人,千千萬萬的亞洲人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