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坐立不安 (第1/9頁)
艾薩克·阿西莫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與“智人”的故鄉地球相較之下,洛第亞的執政制度不算古老;即使與位於半人馬座或天狼星附近的世界相比,它也不能算曆史悠久。舉例而言,大角衆行星出現移民後兩百年,一批太空船才首度繞過馬頭星雲,發現了其後數百顆富含氧氣與水分的行星。這些擠成一團的行星堪稱重大發現,因爲太空中雖然行星充斥,擁有適合人類生存條件的卻少之又少。
在整個銀河系中,發光發熱的恆星爲數在一千億至二千億之間。而圍繞這些恆星的行星,總數有五千億上下。當然,許多行星表面重力超過地球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或低於地球的百分之六十,因此人類無法長期居住其上。此外,有些行星過於炎熱,有些溫度又過低,還有不少的大氣層是有毒的。在現有記錄中,某些行星的大氣層主要或全部成分都是氖氣、甲烷、氨氣、氯氣,甚至四氟化硅。有些行星缺乏碳元素,有些則缺乏水分,曾有人發現一顆行星,它的海洋幾乎由純亞硫酸構成。
這些不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只要任何一條成立就夠了。因此平均在十萬顆行星中,還找不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世界。即使如此,據估計可住人世界仍有四百萬之衆。
真正有人居住的世界究竟有多少,確切數字始終衆說紛紜。若根據《銀河年鑑》,洛第亞是人類開拓的第一○九八號行星,不過年鑑上特別註明,這並非一項完全可靠的記錄。
諷刺得很,後來終於征服洛第亞的太暴星,則在行星開拓榜上排名第一○九九。
不幸的是,泛星雲區域的歷史軌跡,與其他星域的發展擴張期極爲相似。首先,行星共和國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立,每個政府都侷限於一個世界。隨着擴張政策的開展,大家都開始殖民鄰近的行星,並將殖民世界納入母星社會。小型的“帝國”一個個建立起來,彼此間就難免產生衝突與摩擦。
這些政府在廣大星空間一一建立霸權,霸權的消長則取決於戰爭的勝敗,以及領導階層的興衰。
只有洛第亞是唯一的例外,在英明的亨芮亞德王朝統治下,它維持了難得的長治久安。或許再耐心等上一兩個世紀,它就很可能建立一個泛星雲帝國。不料半路卻殺出太暴人,十年間就完成了這項功業。
最後統一星雲的竟是太暴人,這也實在是一大諷刺。在太暴星七百年的歷史中,始終只維持着岌岌可危的自治,這主要還得歸功於它貧瘠的陸地——由於缺乏水分,大半地區是荒漠,因此從未引來外敵入侵。
但即使太暴人來後,洛第亞的執政制度仍得以保留,甚至更加發揚光大。亨芮亞德家族極受民衆愛戴,他們的存在使洛第亞更容易統治。太暴人只要能收到稅金,不在乎由誰接受民衆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