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血頭蝨 (第2/7頁)
陰陽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古洛陽都是墓葬的集中地,自古有“邙山頭上無閒土,盡是帝王將相冢”的說法,墓葬多了,盜墓也就多了,不僅有私下裏民間的翻山客、摸金校尉,而且還有一部分是官方的奉旨盜墓者。
建國以後,文物保護之風勁吹,爲了對一些文物進行保護,老鍾等一批專家對一些被盜得千瘡百孔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來到洛陽之後,就聽說了奇怪的無頭將軍墓。
在洛陽偃師縣西北的土丘裏有一個著名的大墓,雖然盜洞林立,但是卻從來沒有盜墓賊光顧,自稱翻山客的盜墓賊甚至談之色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都傳說這個墓裏有一個無頭將軍把守,凡是下到墓裏的盜墓賊,無一能倖免。
好多膽大的盜墓賊不信這個邪,就祭了祖師爺以後打通了盜洞下了大墓,但都是有去無回。傳說,解放前有一支屬於開封皮影潘家的盜墓賊就不小心進了無頭將軍墓,結果再也沒有出來,守在陵頭上面的搭檔急了,密告家裏。結果,呼啦啦來了將近十幾個專業盜墓賊,領頭的秉燭人聽了搭檔的介紹,嘆氣說可能遇到了扎手墓,就咱目前這點兒人沒運氣,也沒本事進去,咱們現在也別盯着墓裏的明器了,趕緊把咱折在裏面的人的元身拉上來看看是死是活。
大家聽了秉燭人的話一致覺得有理,於是一夥盜墓賊破天荒地不是爲了墓裏的明器而在一座墓頂大費周章。第二天夜裏,鬚髮花白的秉燭人眼睜睜地看着兩個皮影和兩個棒小夥子順着盜洞下去之後就再也沒了聲響,這下才知道墓裏的東西不是一般人能碰得的,可是潘家已經有三個人下到了墓裏,要是一般的盜墓蟊賊早就嚇跑了,可是這家傳的世家就是有一股拗勁——不盜你的墓行,可我得把我的人帶走。
老秉燭人牙一咬,一跺腳:“快馬去太原,請掘子門呂家的人,就說我願意把咱家的香爐放到他的爐下面。”把象徵潘家盜墓標誌的青銅香爐放在人家的香爐下面多供一炷香,就表示原來平輩論交的開封潘家自願服低,認掘子門爲前輩。
山西掘子門的呂家是最不信邪的盜墓世家,凡是被他們盯上的大墓無一能倖免,但是呂家卻遵循着盜墓一門最古老的規矩,不毀屍,不奪禮器,只取浮財,所謂墓裏浮財也就是那些豪富墓主留在墓裏顯擺的東西,留之無用,取之無害。掘子門也算是盜墓行當裏的古典派了,雖說發的是不義財,但是口碑極好,向來有膽大、仗義、顧人的說法。
潘家的人帶了自家的銅香爐去,結果又被呂家客客氣氣地連人帶香爐給送了回來。人家的掌燈人說了,雖說是見不得光的行當,但都是祭的同一個祖師爺,這點忙是應該幫的,就是希望拉上來元身後,潘家能夠送一隻人形皮影給呂家的孩子玩。開封潘家是以操控人形皮影來盜墓的,人形皮影可謂不傳之祕,但是爲了救人,潘家秉燭人咬牙答應了。
隨着潘家求救的人回來的是兩個人,一個老頭兒和一個十五六的半大少年,兩個人都瘦骨嶙峋,一副餓癆鬼的樣子。這兩個人在墓頂先祭過了盜墓祖師爺,然後開始脫衣服,在一羣大老爺們的注視下,這爺倆脫得一絲不掛,然後從隨身帶的小罐裏掏出來一團團黃燦燦的油脂,看着似乎是牛羊油之類的東西。兩個人就這樣開始互相朝身上塗抹,除了臉上的眼睛和耳朵都抹上了厚厚的油脂,抹過一層黃油就刷上一層薄牛皮,總共抹了三層,兩人周身上下都緊緊地裹了三層彈性十足的薄牛皮,據說這種牛皮是通過特殊方法揉制的,薄如紙,伸縮如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