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引路”後孝子才化紙舉哀,聽到哭聲后街坊近鄰都會前來幫助料理喪事。一是請風水先生(一般殮行師更專業)察看發喪墳地和發喪吉日;二是請執事者;三是請人報喪;四是請廚師。
這時孝子悲哀之至,昏天暗地,一切由殮行師主持,廚師幫忙置辦喪飯。有頭銜的人、有功績的人去世還要組成治喪會,由部門出面爲其致悼詞。
入殮有“大斂”和“小斂”之分。
小斂是指爲死者穿衣服。根據史籍的記載,古代小斂是在死亡的第二天早晨的臥室門裏。那個時候,先把小斂衣陳列在房裏,然後鋪設好斂牀,接着舉行着裝儀式。主人和主婦都要把頭上的飾物卸下來,把頭髮盤束在頭上,男子要露臂,大家都要不停地號哭,以示悲痛至極。
殮行師開始爲死者穿衣,先在牀上鋪席,再鋪絞,它們的質地,要據死者的身份而定。無論貴賤尊卑,死者都應該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後,殮行師用被子把屍體裹上,然後用絞帶捆緊。在這以後,再把布囊套在屍體上,然後蓋上被子,覆蓋好屍體。
在民間的習俗裏,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爲‘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爲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人們的做法一般用綢子,‘綢子’諧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後代多子多孫。
殮衣又忌諱用皮毛製作。獸皮,雖然是難得的貴物,但是對於已經死去的人沒有益處,留下來對生者倒還可以有用。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獸皮做被子的話,死者來世會轉生爲獸類的。
另外一種說法是從‘全屍’考慮的,說是恐怕人屍與獸革混雜一處而不能辨別。殮衣還不能用帶‘陽’字的布料,殮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帶洋字的布料會使殮衣帶有‘陽’的意思,對於在陰間的死者不好。
殮衣穿好後,有些地方要還要舉行開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動。替死者穿好衣服後,再拿一碗溫和水,用一塊新棉花,蘸這水,將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開光,這也是孝子親手作的事。說是死人若不開光,下輩子必是瞎子。在泉州一帶的地方,喪家要把家裏的雞狗之類的動物捆綁起來。因爲民間以爲貓或其他動物靠近屍體,會詐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