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貞元中,望苑驛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於路傍成林,構茅屋數椽,夏月常饋漿水於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兒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路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餘里,夫死無兒,今服喪矣,將適馬嵬訪親情,丐衣食。”言語明悟,舉止可愛。王申乃留飯之,謂曰:“今日暮夜可宿此,達明去也。”女亦欣然從之。其妻遂納之後堂,呼之爲妹。倩其成衣數事,自午至戌悉辦。針綴細密,殆非人工。王申大驚異,妻猶愛之,乃戲曰:“妹既無極親,能爲我家作新婦子乎?”女笑曰:“身既無託,願執粗井竈。”王申即日賃衣貰禮爲新婦。其夕暑熱,戒其夫:“近多盜,不可闢門。”即舉巨椽捍而寢。及夜半,王申妻夢其子披髮訴曰:“被食將盡矣。”驚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婦,喜極囈言耶!”妻還睡,復夢如初。申與妻秉燭呼其子及新婦,悉不復應。啓其戶,戶牢如鍵,乃壞門。闔纔開,有物圓目鑿齒,體如藍色,沖人而去。其子唯餘腦骨及發而已。
出長安,經中渭橋,渡渭水,沿北岸一路向西,接連路過陶化驛(咸陽縣)、溫泉驛(咸陽縣)、槐裏驛(興平縣)、馬嵬驛(興平縣)、望苑驛(興平縣)……雖然驛、館都屬於官方機構,一般的行旅客人是無法入住歇腳的,但驛、館的周圍卻有很多民營旅店。
比如在望苑驛附近,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年~805年),就有百姓王申開了家小客棧,供行人歇腳,並置辦漿水、果子,不爲賺錢,只是樂善好施。王家又在路邊廣植榆樹,成林成蔭,給旅人遮風蔽日,所以這個小店非常受旅人的歡迎。
王申有一子,平日幫父親打理生意,伺候來往客人。卻說這個夏天,臨近中午,烈日炎炎,有一女子求水,於是王家兒子將她引進門。
女子身着綠衣,戴白巾,對王申說:“我乃良家婦,住在此地以南十里處,前些天丈夫去世,膝下無兒,今喪期已滿,去馬嵬坡親戚家,今從這路過,討些喫的。”
女子容貌美豔,言語明快,舉止可愛,王申遂留之喫午飯,說:“現在已是中午,若你繼續趕路,走不到馬嵬,天色就完全黑了,你一個女子,比較危險。不如今晚留宿於我家,跟我妻子同住,等明天一早趕路,日落前即可抵達馬嵬。”
女子聽後,似覺有理,欣然從之。
飯後,王妻將那女子帶到後堂,呼之爲妹。午後光景,兩個女人閒聊起來。
王妻叫那女子幫自己做衣服,沒多長時間,幾件衣服已做完,所縫衣服針腳細密,似非人工。
王申看到後,非常驚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