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傳江淮間臨近高郵有一驛站,俗稱“露筋驛”,有一種兇恐的白鳥出沒。曾有旅人醉棲該驛,一夜之間,“血滴筋露而死”。又,“有鹿過此,一夕爲蚊所食,至曉見筋”,或者說,是形大如鳥的蚊子嗎?
這樣的驛站太令人戰慄了。
行旅,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官員或赴任,或被貶;士子或趕考,或落第;商人或販貨,或歸家;盜俠或漫遊,或作案,都離不開“在路上”。孤旅冷寂如此,但幸好,還有歇腳的驛館,可以安放一下疲憊的身心。
唐朝驛路發達,每隔三十里的官道上即設一驛(驛之外,還有館。驛爲朝廷直接管轄,館爲地方政府管轄,主要設置在相對偏僻的非官道上)。驛站有兩個功能,一是通信傳遞,二是官方招待。詩人岑參有詩:“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唐時不但驛站多,建築也宏大,有驛樓、庭院、迴廊、廳堂,且周圍遍栽花樹,引有清泉溪流,本身就是風景之地。當然,不是所有驛站都有這樣的規模。那時候,驛站分七等,這說的是等級比較高的。
從遠處看,一座驛館的出現,給趕路的人帶來溫馨之感;可一旦進入驛館,從近處看,又會令人倒吸寒氣。因爲,這種地方往往位於孤立無援的荒野。當黑夜降臨後,很難說一些詭異乃至恐怖的事不會發生。
元和年間(公元806年~820年),一軍人去汴州公幹。一日入夜,隻身投宿於驛站。夜半快睡熟時,感到被一物壓着,喘不上氣來。該軍人平素裏甚爲矯健,猛地振身而起,藉着月色觀看,四周並無有人。才躺下,又感到被壓,令自己呼吸短促。軍人知道兇驛遇鬼了。幸好他膽子大,與之角力,奪下鬼手中的一個袋子。沒想到這個袋子對那鬼來說很重要,搞得它在暗中苦苦哀求,請軍人將袋子還它,再不敢作祟。軍人見此狀,也笑了:“你告訴我這東西是什麼,我當還你。”
良久,那鬼說:“這就是搐氣袋啊!”
軍人曾聽人說過,鬼若附身時,必持一個叫搐氣袋的器具,來吸人的活氣,吸完了,人也就死了。
軍人沒將那搐氣袋還給鬼。他一手持搐氣袋,一手擲瓦礫擊之,那鬼遂逃跑了。它一定很悲傷,因爲被那軍人欺騙了。後來,軍人一直將搐氣袋帶在身邊。按他的描述,搐氣袋“可盛數升,無縫,色如藕絲,攜於日中無影”。
還好,軍人反制了鬼魅。但這僅僅是一個例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