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羅公遠,鄂州人,修煉於廣東羅浮山,是唐朝時著名的道士。
此人雖一把年紀,但面容卻如少年,史上載:“羅公遠多祕術,嘗與玄宗至月宮,初以拄杖向空擲之,化爲大橋,自橋行十餘里,精光奪目,寒氣侵人,至一大城,公遠曰:此月宮也。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曉音律,因默記其音調而還。回顧橋樑,隨步而沒。明日,召樂工,依其音調,作《霓裳羽衣曲》。”
這就是唐朝第一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由來。
當然,沒有人認爲唐玄宗就真的到了月球。但是,卻擋不住另外一種情形,那就是:羅公遠採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導玄宗進入了幻境。這並非沒有可能。據說,在這盛大的幻境中,玄宗還順手把一種月宮燒餅放到口袋裏。而這,也正是後世“月餅”的由來。
羅公元懂幻術,最擅長隱身,玄宗求此術頗急。
據說,掌握隱身術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後可隨意變化形體,這在道術領域被稱作“脫離”。再過二十年,則可躋身地仙行列。關於這一點,唐敬宗寶曆年間時荊州著名預言師盧山人曾有論斷:“世間刺客隱形者不少。真正的刺客死後,屍體通常會消失不見。”又言:“道者得隱形術,能不試,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脫離。後二十年,名籍於地仙矣。”
何謂地仙?東晉偉大的道士葛洪在《抱朴子・論仙》中這樣描述:“按《仙經》雲:‘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雲笈七籤》則稱:“此飛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聞。”
地仙雖是介於天仙與尸解仙之間的“中等仙”。但其魁首依然很厲害:《西遊記》里人參果的掌有者鎮元大仙。又稱鎮元子,被認爲是“地仙之祖”。修道者一般通過服丹藥而成爲地仙。比如,葛洪在羅浮山煉丹飛仙后,其弟子黃道人撈了點鼎裏剩下的丹藥吞喫,遂爲地仙。但天然植物裏,也有被認爲可通地仙之氣的,比如靈芝。
靈芝之外,也有一些:“成式常見道者論枸杞、茯苓、人蔘、術形有異,服之獲上壽。或不葷血、不色慾遇之,必能降真爲地仙矣。”其中,茯苓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這是一種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外形如紅薯,但皮是褐色的,果肉爲白色或淡粉色。唐人喜食茯苓。玄宗天寶年間,“處士崔玄微洛東有宅,耽道,餌術及茯苓三十載,因藥盡,領童僕輩入嵩山採芝……”
羅公遠雖擅長隱身術,但並不準備傳給玄宗,可又耐不住皇帝的軟磨硬泡,最後被逼無奈,只得從命露兩手。於是,玄宗學了起來,但每次都隱不利索,總露出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