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比於父親醉心於長安的爭鬥,德宗更關注河北、山東和淮西的問題。他想抑制那裏割據的藩鎮。但他太急了,結果激起更大的叛變。更要命的是,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他調涇原軍團前往淮西平叛,途經長安時,軍團因受到冷落的待遇而譁變,他倉皇出逃。他想讓帝國重抖擻,但沒想到越搞越亂,最後不得不下“罪己詔”,表示藩鎮叛亂是由於他的失政造成的,重新默認河北等地的藩鎮現狀。在那些地方,有獨立的稅收,節度使可以子襲父職。
“涇原兵變”時,德宗從長安出逃,身邊的大臣都跑了,只有一幫宦官保護着他。他很感動,也很傷心。返回長安後,提升了神策軍在禁軍中的位置,將其置於羽林軍、龍武軍之上,成爲皇帝最重要的衛隊,並由身邊的宦官直接統領。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六月,他正式設立了令後世朝臣聞之色變的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一職,這支長安最重要的部隊由此正式掌握在宦官手中,這是宦官干政、弒立皇帝如兒戲的開始。
至此,中晚唐大局已定。
有了“涇原兵變”的體驗,德宗不再相信身邊的大臣。他頻繁地更換宰相,除宦官外,更看重貼身的翰林學士。陸贄罷相後,德宗更是“躬親庶政,不復委成宰相。廟堂備員,行文書而已”。陸贄此前曾勸他:“君上之權,特異臣下者,唯不自用,乃能用人。”德宗與宰相展開辯論,表示自己做不到這一點。那場兵變在他的內心紮下太深的陰影。
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宰相在內的很多大臣也就懶得再關注國家大事了,開始醉心於自家庭院中的夜宴或自娛自樂地寫起志怪筆記。就這樣,在貞元年間,各種詭異的奇聞充斥在帝國上空。比如,下面說的這個故事,就是那個時代萬千怪異之事中的一個。
四川成都有富豪,家中一子尚未婚娶,想攀高枝的姑娘很多,但沒一個能入公子法眼。這時候,有好事者向公子推薦一人:姓張名和。並言道,那張和雖是坊間官員,但實乃大俠,無所不知,頗有本領,請他幫忙,定能尋到稱心麗人。
公子大悅,連夜置備金帛前去拜訪。張和欣然許之。
轉天,他拉着公子出城,行於荒野。公子問去哪裏,張笑道:“跟我走便是了。”
二人進一廢棄寺院,大殿上有座滿是塵土的佛像,張和也不說話,拉着公子,爬到佛像身上,揭其乳,乃是一洞。公子還沒明白過來,就被張和拉着鑽了進去。
進到佛像身體裏,公子初覺狹窄昏暗,走了十多步,漸覺寬廣明亮,遇一處門樓。張和即行叩門,不一會兒,裏面出來一名九髻少年,道:“主人已期待您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