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酉陽雜俎》中記載了這樣一則離奇的故事:
唐德宗建中(公元780年~783年)末年,有書生名何諷,在長安買得黃紙古書一卷。夜讀時,在書卷中得一發卷,長四寸左右,呈環狀,無端頭。何諷不知爲何物,於是將其裂開。隨後,奇怪的事發生:斷處不停滴水,達一升多。
何諷怪而燒之,聞到頭髮的氣味,化作白氣一股。
後來,何諷在一個夜宴上將此事告訴某道士,後者聽後大爲扼腕:“你真是天生俗骨!白白喪失了羽化成仙的機會,但命運如此,奈何?”
何諷不解。
道士說:“我道門《仙經》中有記載,蠹魚(即書蟲)連續三次喫掉書頁中的‘神仙’二字,則化爲你先前看到的髮狀物,名爲‘脈望’。入夜後,拿那髮捲映照星辰,則仙人降臨,向其求丹藥,就着從髮捲中滴落的水服下,即可羽化飛仙。這個機會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卻被你白白地浪費掉了。”
何諷再也沒心思參加什麼夜宴了,折回住處,取出古書翻閱,發現書頁間確實有三處字跡被書蟲啃掉。按前後文的意思進行推測,三處皆“神仙”二字。
可以想象,當時何諷有多悔恨。他坐在書房裏,對着那捲泛黃的古書發呆,直至天亮:“建中末,書生何諷嘗買得黃紙古書一卷,讀之,卷中得髮捲,規四寸,如環無端,何因絕之,斷處兩頭滴水升餘,燒之作發氣。諷嘗言於道者,籲曰:‘君固俗骨,遇此不能羽化,命也。據《仙經》曰: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爲此物,名曰脈望。夜以規映當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賓。’因取古書閱之,數處蠹漏,尋義讀之,皆神仙字,諷方歎服。”
這是一個凡人因不博識而錯失成仙機會的故事。
神仙神仙,神與仙是不同的。神,是先天自然就有的;而仙,是人修煉而成的。具體地說,仙又分爲仙人和真人,兩者也是不同的。所謂仙人,以長生不老爲追求目標;而真人,則更注重精神的永恆和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