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講龍的故事前,需要先講講魚。
唐人好喫魚,但從不喫鯉魚。因爲朝廷有明文律令:不許捉鯉魚。意外捉到鯉魚後,必須第一時間放生,否則的話杖擊六十,拿到官府問話。因爲唐朝皇帝姓李。雖然不叫喫鯉魚,但其他魚還是難逃美食家和饕餮者的大嘴。
據記載,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5年)的荊州,還有一個漁人,在江中釣上一條青魚,長達一丈,說是釣,最後是被他拖上岸的。那青魚,鱗上有五色圓花,異常美麗。漁人很驚喜,回家就蒸着喫了。
奇怪的是,那青魚沒有一點魚味兒。他喫的是魚嗎?
但已經晚了。
五日後,漁人發現一隊車馬停在自己家門前。他很奇怪,又很害怕。只聽車裏傳出一個聲音:“我之王子,往朝東海,何故殺之?我令將軍訪王子,汝又殺之,當令汝身崩潰分裂,受苦痛如王子及將軍也!”
車裏的人有可能是魚仙,也可能是龍王。從他的話語中分析,這次被漁人喫的不是其太子,而是尋找太子的將軍。至於太子,當也葬身於漁人之口,但那想必是以前了。
後來,漁人身上開始出現奇異的變化,怎麼變化呢?就是一點點地骨肉分離……
再看兩個水族被侵而引發的異事:
唐代宗大曆年間(公元766年~779年),和州負責掌管文書的劉錄事因故罷官,閒居旁縣。此君尤愛喫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喫魚,從來就沒喫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