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本書看起來隨時都會被風化一般,舊到了一定程度,很顯然,已經經歷了很長歲月的洗禮了,還完好無損,算得上是一件文物。
我藉着胖子的燈光,仔細地看了看,然後轉向胖子,道:“根據我的考古經驗,這絕對是一件文物,只是歷史不詳。”我說的確實是事實,封皮的手感,很顯然是獸皮,只是不知道是什麼獸皮做的,但能堅持到現在,最多也就幾百年的歷史,因爲獸皮較之尋常的紙更加容易腐爛。再有就是封面的風格,很顯然延續了古代的傳統,像是秦末漢初的書籍風格,但這很不確定,縱是古代也有人假冒更加古老的書籍。在我想來,這應該是清朝時代的東西,但要看它的價值,那就是記敘的內容了,基本上清朝的書籍除了《紅樓夢》這些名着之外,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了。
我說出這句話,卻見胖子氣急敗壞地搶下書籍,然後將手電筒夾在腋下,照着這卷殘書的封面,伸手指着上面的書名,道:“你看看這幾個字。”
我本來是對這些書籍沒有興趣的,所以也未看這上面的文字,但聽見胖子這麼一說,我有點奇怪了,藉着微弱的燈光,我定睛一看,當時就小小地震驚了一下。這本書的名字,很特別,它叫《墓史盜記》。
我不知道爲什麼,瞬間聯想到了司馬遷的《太史公記》,這只是我的常識,幹考古這行的,哪個不對《史記》熟知?按理說這個名字很可能是模仿了司馬遷的《史記》風格,但字體卻讓我摸不着頭腦,這是篆體字。我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對於這種字體還是懂得很多的,主要是幹考古這一行的,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很多東西。
這就奇怪了,清朝的東西,沿用的是篆體字,這根本說不通。就算是有人仿冒,那也需要費很大的工夫的。而且,清朝那個時候,流行文字獄,基本上沒有多少另類的書籍,這也是我國文化有些衰退的原因之一。
胖子見我沒了動靜,更顯焦急了,又伸手指着書名下的一行小字,道:“這3個字,你應該認識吧?”
還沒等我看呢,猴子和老槍都湊了過來。猴子這傢伙對什麼都感興趣,而老槍,或許是因爲看見四步升這種舉動,感到奇怪,畢竟,一個盜墓高手應該有很鎮定的心理素質。
我定睛一看,當時便感覺頭皮發麻,差點摔倒。這《墓史盜記》下面有4個小字,就是這4個小字,讓我感覺一陣驚悚。
司馬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