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卜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是當然,要不等回到巖城,我那我們王家的族譜給你瞧瞧,也好讓你這個井底之蛙開開眼界!”王雨晴笑得像一朵花一樣燦爛,看來讓我出醜也是一件讓她很開心的事。
“這個,我看就算了,我們好像跑題了,不管怎麼樣,花英的身份總算是搞清楚,不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趕緊扯開話題,免得王雨晴抓住我的痛腳不停地取笑我。
“新的問題,還有什麼新的問題,我怎麼沒發現?”王雨晴還真的被我繞開了,不過我也不是無的放矢,信口開河,我是真的發現了一個新的疑團。
“電腦上查出的花英官拜廣東都指揮使,這算得上一個大官吧?可是我們花氏的族譜卻說他是避禍而來。試想一個廣東都指揮使要避什麼禍,大老遠的從廣東來到這個山溝溝裏隱姓埋名,而且族譜上也一點信息都不留給後人,只是一句概過,你不覺得這裏面有很大的蹊蹺嗎?”我把我的分析一說出來,王雨晴馬上點頭稱是。
“好像是很蹊蹺啊,”王雨晴歪着腦袋想了一下,“在花英那個時代,應該已經天下太平了。唯一的戰事也就是朱棣造反的靖難之役,可是這上面記載的是‘次子英,果毅有父風,亦以軍功爲廣東都指揮使,有聲永樂中’,朱棣的年號就是永樂,也就是說花英參與了靖難之役,朱棣當上皇帝后,才升爲廣東都指揮使,那他的禍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我對歷史不是很熟,不過朱棣造反的靖難之役,還是有所耳聞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戎馬,經過30多年的戰爭才統一了中國。可是他的大兒子死得早,又十分寵愛孫子朱允文,所以在他的遺囑裏就立孫子爲帝,史稱建文帝。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他自認爲一個英明的決定,卻掀起了一場明朝的內戰。論才智輪謀略,論行軍作戰,朱允文比不上他的任何一個皇叔,尤其是燕王朱棣,那更是治國平天下的不二人選。朱元璋有幾十個兒子,立國後,這些兒子都被封王,每個人都有一塊封地,而且每個人手上都有兵權。在朱元璋統治下,一呼百應,非常的適用,可是朱元璋死後,就變成了軍閥割據,尾大不掉之勢。
朱允文當上皇帝后,他就擔心他的那些皇叔會對他不忠,於是在謀臣黃子澄的建議下,開始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俗話說,物極必反,狗急跳牆,也許是朱允文的方法過於激進,終於逼反了燕王朱棣,而朱棣也正好藉此機會,聯絡其他藩王,共同討伐朱允文。但是朱允文必竟是皇帝,所以他們用了一個“清君側”的名義,經過幾年的戰爭,終於推翻了朱允文的統治。朱棣也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年號爲永樂,不過朱允文並沒又被抓,從此下落不明,再也沒有音訊。
如果說花英憑軍功當上廣東都指揮使的話,多半這功勞來自於靖難之役。那這樣就更奇怪了,以花英的出身和軍功,應該不會招致大禍,那其中又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祕密呢?
胡思亂想是沒有用的,我搖搖腦袋,從回憶和思索中回到現實,見王雨晴還是一副沉思樣,呆萌呆萌的,頓時玩心大起,用食指勾了一下王雨晴的瓊鼻,“想什麼呢?小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