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紙錢 (第5/18頁)
童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爺爺告訴我說,這只是清明節來源的一種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卻是常人少知的。但是聽爺爺說過之後,卻覺得第二種說法更是合情合理。
爺爺說,古人有迎接春天的習俗,農曆三月初的天氣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時候,適合人們開展各類活動,包括踏青出遊,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節日也在這個時候。早期的清明節並沒有祭掃的習俗,清明節的活動內容與三月初的其他節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曆制定的歷法,本身並非節日。清明恰好在農曆的三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節日上巳節、寒食節重疊,久而久之清明也成爲春季節日的一部分。
現如今,上巳節已經從中國人的節日譜中消失了,但過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漢代以前定爲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則固定爲農曆三月三那天。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經開始流行。《論語》中所說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最早的時候,上巳節那天人們會去踏青郊遊,到河邊洗澡。另外,這天也有“驅邪”的功能,古人稱爲“祓除畔浴”。在上古時期,節日的作用就是驅邪避災,譬如“重陽節登高”,實際的原因是爲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這個道理。
上巳節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詩經》裏所說的“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也是發生在這段時間,這樣的傳統一直影響到唐宋,杜甫《麗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句子。不過,後來隨着社會趨向文明,野合的主題被替換爲求子,上巳節後來形成了祭奠女媧廟、婦女們在河邊求子的風俗。
“清明還有野合的含義?”我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不過我不得不相信爺爺,他對古事的瞭解比任何一個教過我語文課的老師都要深得多。
“嗯。”爺爺點頭道,“就像竹葉青找張九的時候總是選擇傍晚或者陰雨天,鬼找人的時候也會選日子呢。那個被他冒犯的姑娘就選了這麼一個時候。”
“難道不止是他想念着那個姑娘,那個姑娘也惦記着他嗎?”我問道。
爺爺呵呵笑道:“你已經成年了,我也就不避諱跟你說這些了。你想想,如果那個姑娘不情願的話,她能讓一個喝醉的人去侵犯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