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 / 葉聖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謂喜、怒、哀、樂等等感情,雖然有強烈的差別,如喜有輕喜和狂喜,怒有微怒和大怒,但總之是顯然可辨的,狂喜和大怒固然人己共覺,輕喜和微怒也決不會絕不自知。這種感情在我們心裏激盪的時候,好比江河裏湧來了潮水;等到激盪的力量消退了,心境就仍舊回覆到平靜。通常把這種顯然可辨的、漸歸消退的感情叫作情緒。
另外有一種強度很低的感情,低到連自己都不覺得,但比較持久,也許終身以之。這種感情通常叫作情操。例如虔敬是一種宗教方面的情操,清高是一種道德方面的情操,具有這種情操的人全部生活都被浸漬着,但自己並不覺得。(如果自己覺得,那就不是真正的虔敬和清高了。)
發抒情緒的文章無論用明顯的或者含蓄的方式,總之有句語可以指出;換一句說,一篇文章裏哪些句語是作者在那裏發抒情緒,讀者一望而知。至於情操,既是不自覺的,在文章裏當然只從無意之間流露出來;要確切地指出哪些句語是作者在那裏表現情操,往往不可能。我們只能說某一篇文章表現某一種情操,因爲情操成爲一種基本調子,滲透在全篇文章裏頭了。譬如一個宗教信徒寫一篇文章,他的每一句話自然而然說得非常虔敬,他採選一些特殊的字眼,他運用一些不是他人常說的句語,使讀者看了,也感到一種虔敬的氣氛:我們就說他這篇文章表現了虔敬的情操。
我們看沈復的《閒情記趣》7,文中講到觀玩小動物,講到花卉的栽培和插供,講到佈置居室,講到隨時的遊樂,瑣瑣屑屑,事物很多,可是隨處有一種閒適的情操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所以這一篇的基本調子可以說就是閒適。這個話好像有點玄虛,仔細想去,卻很着實。試想,把蚊蟲比作飛鶴,把噴煙比作青雲,讓蚊蟲“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又就小盆景夫妻兩個共同品題,“此處宜設水閣,此處宜立茅亭,此處宜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間’,此可以居,此可以釣,此可以眺,胸中邱壑若將移居者然”。若不是生活態度極端閒適,哪裏來這種入微入幻的想頭?故而記敘這些事物的處所就是流露情操的處所。我們也可以說,因爲作者有一種閒適的情操,纔會有《閒情記趣》那樣的一篇文章。
對於古昔的人物和事蹟,我們往往有一種懷念的心情,這種心情和懷念一個相好的朋友並不相同;對於生死無常,我們往往有一種惆悵的心情,這種心情卻說不上悲傷或是哀愁;當面對着高山或是大川的時候,我們總會起一種壯偉之感;當想到了時間的悠久和空間的廣大的時候,我們總會起一種杳渺之思。這些都是情操而不是情緒。把這些作爲基本調子,古往今來產生了不少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