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這時候是“湯湯洪水方割,浩浩懷山襄陵”;舜爺(2)(3)的百姓,倒並不都擠在露出水面的山頂上,有的捆在樹頂,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還搭有小小的板棚,從岸上看起來,很富於詩趣。
遠地裏的消息,是從木排上傳過來的。大家終於知道鯀大人因爲治了九整年的水,什麼效驗也沒有,上頭龍心震怒,把他充軍到羽山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兒子文命少爺,(4)乳名叫作阿禹。(5)災荒得久了,大學早已解散,連幼稚園也沒有地方開,所以百姓們都有些混混沌沌。只在文化山上(6),還聚集着許多學者,他們的食糧,是都從奇肱國(7)用飛車運來的,因此不怕缺乏,因此也能夠研究學問。然而他們裏面,大抵是反對禹的,或者簡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這個禹。
每月一次,照例的半空中要簌簌的發響,愈響愈厲害,飛車看得清楚了,車上插一張旗,畫着一個黃圓圈在發毫光。離地五尺,就掛下幾隻籃子來,別人可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只聽得上下在講話:
“古貌林!”(8)“古魯幾哩……”
“O.K!”(10)飛車向奇肱國疾飛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聲,學者們也靜悄悄,這是大家在喫飯。獨有山周圍的水波,撞着石頭,不住的澎湃的在發響。午覺醒來,精神百倍,於是學說也就壓倒了濤聲了。
“禹來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鯀的兒子的話,”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我曾經蒐集了許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譜,很下過一番研究工夫,得到一個結論:闊人的子孫都是闊人,壞人的子孫都是壞人——這就叫作‘遺傳’。所以,鯀不成功,他的兒子禹一定也不會成功,因爲愚人是生不出聰明人來的!”
“O.K!”一個不拿拄杖的學者說。
“不過您要想想咱們的太上皇(11),”別一個不拿拄杖的學者道。
“他先前雖然有些‘頑’,現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遠不會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