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爲一部十幾萬字的小說,一個四十歲才學畫畫的證券經紀人,從現代文明社會步入原始的森林,禍害了三個女人,成了一個自成一格的畫家,內容夠豐富,人物夠立體,故事夠好看,情節夠抓人,起碼應該算是一部平均水準的長篇小說了。但是,即便果真如此,在盛產小說的英國,它恐怕還是隻有被淹沒的命運。它的聲譽如今依然很旺,它仍然是很受歡迎的一部小說,是因爲它和一個名叫高更的法國畫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只要高更的畫作不死,這部小說想死也難。實際上,毛姆當初之所以決心參考高更的生平寫這部小說,很可能就是受了高更那幅著名的畫作的啓示: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小說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一生活動的軌跡彷彿就是在圖解這幅畫的題目,或者說這幅畫的題目就是毛姆寫作這部小說的綱領。高更把這幅畫看作“哲學作品”,還提醒觀衆應該從右向左閱覽。畫面上共有十三個人:第一組四個人,一男兩女一兒童,兒童象徵了生命的開端;第二組四個人,兩男兩女,其中最顯眼的男子在摘果子,他們象徵亞當和夏娃;第三組五個人,最遠處的一個是一個偶像,老婦人代表生命的終結。狗、貓、鳥若干動物,植物、石頭、水和天空等無疑是表現混沌初開的世界。高更這幅畫和毛姆小說的結尾相吻合,或者說毛姆用文字再現了高更最後一幅力作。在高更的生活中,他畫完這幅畫後,便爬上附近一座小山的山頭,服下了大量砒霜,卻自殺未遂,大病一場。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晚年患了麻風病,殘肢斷臂,幾成一堆爛肉碎骨,慘死在小屋裏。現實與虛構中的人物結局雖然不同,但是他們爲了追求理想而不惜生命的勇氣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