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關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訴諸文字的東西不少了,看起來我沒有必要再費筆墨。一個畫家的紀念碑是他的作品。不錯,我對他的瞭解比多數人要多得多。我最初與他相遇時,他還沒有成爲畫家,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潦倒的日子裏,我和他頻頻相見。然而,我並不認爲,如果戰亂10①沒有把我帶到塔希提島11②上,我還會把我的種種回憶寫下來。衆所周知,他在塔希提島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我在那裏還結識了熟悉他的人。我發現我這樣的身份,正好可以把他一生中最鮮爲人知的悲劇部分大白於天下。如果那些相信斯特里克蘭德偉大的人是正確的,那麼與他有過親身接觸之人的敘述很難說是多餘的。假如有人像我和斯特里克蘭德一樣,與艾爾·格列柯親密無間,爲了能讀到這人寫下的回憶錄,我們有什麼捨不得放棄呢?
然而,我不會用這些藉口尋求庇護。我忘了誰建議過,爲了讓靈魂受益,每天應該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這話的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我把這句格言謹記在心,遵照行事,因此每天我醒來起牀,每天上牀睡下。但是,我本性中具備苦行主義傾向,我讓我的肉體每星期接受一次更嚴厲的磨難。我從來沒有漏讀一次《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想想大量的書有人寫出來,作者心懷美好的希望看到它們出版,等待這些書的命運,這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守則。每一本書有多少機會能從這樣浩瀚的書堆裏突圍?那些成功的書也不過是季節性的。老天知道書的作者費了多少力氣,忍受了怎樣的苦澀經歷,遭受了怎樣的頭痛,只是爲了讓某個碰巧讀到這本書的人放鬆幾小時,或者驅除他路途的勞頓。如果可以根據書評做出判斷,那麼很多書是作者嘔心瀝血寫出來的,作者曾爲它們絞盡腦汁,對有些作者來說,甚至是付出了一輩子艱苦的勞作。我從寫作中汲取的教訓是,作者得到的回報應該在創作的樂趣中和思想負擔的釋放中;對其他東西都不必介意,無論表揚還是苛評、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在所不計。
戰爭到來,隨同戰爭而來的,是一種新的態度。青年求助於我們過去不了解的神靈,已經能看得出來我們身後之人活動的方向了。喧囂的年青一代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早把門敲過了。他們蜂擁進來,坐在我們的座位上。他們大呼小叫,空中吵鬧聲一片。他們的一些長輩,學着青年的滑稽行爲,極力讓自己相信他們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他們和精力最充沛的人一起嚷叫,但是他們發出的戰爭吶喊顯得很空洞;他們像可憐的蕩婦,試圖用畫筆和脂粉,靠嘰嘰喳喳嚷叫不斷,讓青春幻影再現。明智一些的人則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優雅姿態。他們含蓄的微笑是一種遷就的譏諷。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把坐享好處的一代人踩在腳下,也這樣大呼小叫過,也這樣冷嘲熱諷過。他們早預見這些高擎火把的勇敢人士轉眼之間就會把位置讓出來。世上沒有哪句話稱得上最後一句話。尼尼微城12①把自己的偉大吹捧到天空時,新的福音早已成了古董。講這些豪言壯語的人好像覺得這些話無比新穎,其實過去先人們早講過一百多遍了,連腔調都很少改變。鐘擺來回遊蕩,往復循環。那個圓圈一直都在重新啓動。
有時,一個人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個時代裏他爭得了位置,進入另一時代卻茫然失措,隨後千奇百怪的東西呈現出一種人類喜劇中最獨特的景觀。比如說,現在誰還想到喬治·克雷布13②呢?在他的時代他可是鼎鼎大名的詩人,世人一致認爲他是一個天才,現代生活更加繁複,很少有人還能看見這點了。他從亞歷山大·蒲伯14③那派學到寫作技巧,用偶體韻文寫了很多道德教化故事。然後,法國大革命來了,拿破崙發動的一系列戰爭烽火不息,詩人們紛紛吟誦新的詩歌。克雷布先生繼續用偶體韻文寫道德教化故事。我認爲他一定閱讀過年青一代詩人的作品,因爲他們在這個世界裏折騰出了很大的動靜,而且我感覺他認爲那些詩作不成樣子。當然,多數新詩都不成樣子。不過,濟慈④15和華茲華斯16⑤的頌歌,還有柯勒律治17⑥的一兩首詩作,以及雪萊18⑦的幾首詩歌,拓寬了過去尚無人涉足的廣大精神疆域。克雷布先生如同羊排一樣,早沒氣了19①,然而克雷布先生繼續用偶體韻文寫作道德教化故事。我斷斷續續讀了年青一代的作品。他們中間可能有一位更加熱烈的濟慈,有一位更加輕靈的雪萊,已經發表了這個世界會欣然記住的詩篇。我說不好這點。我欣賞他們把詩寫得盡善盡美——他們的青春已經光彩奪目,再說什麼好聽的話似乎有點荒謬——我對他們精緻的風格深爲折服;但是,儘管他們辭藻華麗(他們的詞彙表明他們躺在搖籃裏時已經翻閱過羅熱20②的《英語單詞和短語彙編》了),卻沒有告訴我什麼新東西。在我看來,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通;他們在我的背上輕拍一掌的親暱勁兒或者全身撲向我懷裏的熱烈感情,我還真受不了;他們的激情對我來說有點貧血,他們的夢想有點枯燥。我不喜歡他們。我已經被束之高閣了21③。我會繼續用偶體韻文寫作道德教化故事,但是,如果我寫作這些東西不只是爲了自己娛樂還別有所爲,那我可真是一個傻瓜中的傻瓜了。
10① 此處指一戰。
11② 塔希提島,南太平洋東南部的一個島嶼。
12① 尼尼微城,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亞述的首都,遺址在今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附近。
13② 喬治·克雷布(George Crabbe,1754—1832),英國詩人。
14③ 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國著名詩人。